AI“加持”论文代写形成“流水线” 专家呼吁斩断灰色产业链

研发家 | 2025-10-22 0

AI“加持”论文代写形成“流水线”专家呼吁供需同治斩断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

  本报记者 赵晨熙

  论文作为学术研究的严肃产物,其写作并非易事。它需要作者长期扎实的学识积累,也需要在写作时不断查阅资料,深入思考,投入大量心力去完成。然而,在个别机构里,论文竟被“流水线”式生产,以极低的价格进行售卖。

  近日,有媒体曝光,有企业通过电商平台大肆招聘“撰稿”人员,采用“组稿+AI”模式,为“有需求”的群体提供有偿论文代写服务,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论文代写不仅是学术不端行为,更涉嫌违法。应在加强学术规范与诚信教育的同时,多措并举加大对代写业务的打击力度,并厘清AI辅助与AI代写之间的边界,确保论文的原创性。

  电商平台暗藏论文代写业务

  在近日媒体曝光的相关案例中,同一名写手竟能完成法学、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与技术等多个毫无关联学科的论文。其无所不能背后的“秘诀”,就在于采用“组稿+AI”模式,在代写过程中使用各类AI软件,只需在这些软件的对话框输入论文所属专业、主题、关键词以及一些基础性要求,便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内容翔实的初稿,还能辅助完成逻辑架构搭建、语言润色等工作,操作简单,效率极高。

  《法治日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论文代写”关键词,页面立刻跳转至绿网计划并提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社会中介组织、互联网站和个人,组织或者参与学位论文买卖、代写的,由有关主管机关依法查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此后,记者尝试以“AI论文”“论文润色”“论文查重”等关键词搜索,页面出现“论文一对一指导”“毕业论文可加急”等相关内容,价格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其中既有一些AI论文写作工具、指令等产品,也包括提供论文指导业务的商家,这类商家主页产品介绍很少,但大多提示“不要发任何违禁词”“需要专项指导请与客服联系”等字样。

  记者注意到,很多提供论文写作的商家都在极力强调“拒绝使用AI”,由专业团队写作。大学毕业生林伟(化名)向记者透露,实际上多数商家使用更为简便且成稿更快的AI成文,他曾找过3家机构为其进行毕业论文写作,但都存在明显的“AI味”,空话、套话很多,文章同质化严重。

  论文代写触及多条法律红线

  论文代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

  根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的规定,由他人代写、为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者组织学位论文代写的,属于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追究法律责任。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强调,对履职不力、所指导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买卖、代写情形的指导教师,要追究其失职责任。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得学历证书、学位证书的,依法予以撤销。

  根据学位法的规定,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

  “不管是利用AI代写,还是由他人进行代写,论文代写都与学术的基本精神相悖,因为它无法体现作者的创造性以及对论文的贡献程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AI代写需要使用海量的文本数据,生成的文本内容会大量借鉴他人作品,进而产生侵犯著作权等法律风险。

  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云燕表示,对于代写机构和写手而言,其行为可能涉嫌多种违法。如果代写机构未经许可,以营利为目的批量从事教育、出版类经营活动并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即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若代写机构通过虚构履约能力、隐瞒AI生成事实骗取费用的,还可能构成诈骗罪。

  厘清边界抵制AI拼凑“伪成果”

  如今,AI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多元化,即便不找代写机构,不少高校学生在自己撰写毕业论文时也或多或少用到AI技术。

  在本科毕业生天明(化名)看来,相比翻阅厚重的书籍资料或利用网络搜索资料,借助AI写论文更加便捷。他在写毕业论文时就将AI作为“写作助手”,比如将大量问卷调查结果通过AI梳理,变成有逻辑的内容。写作中缺乏思路时,把部分想法输入给AI,借助生成内容来完善个人论证逻辑。

  在储朝晖看来,全面禁止AI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并不现实,应厘清AI辅助与AI代写之间的边界,AI可以用于提供写作思路或梳理研究文献等辅助工作,但不能用于生成整篇论文。真正要抵制的是那些由AI拼凑出来的既没有研究原创性,也缺乏对问题真正理解的“伪成果”。

  为应对这一现象,已有多所高校对在论文写作中使用AI进行了规范。

  2024年11月,复旦大学发布《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在明确允许使用AI的范围与原则的同时,对禁止直接使用AI工具生成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正文文本、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语言润色和翻译等作出明确规定。

  2024年1月,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发布的通知明确,学校倡导合理使用新工具、新技术,但人工智能工具仅可用于文献检索、数据处理等辅助工作,严禁直接应用于论文撰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指出,AI应当只在既有的论文成果基础上对论文细节作进一步完善,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论文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等应当由学生自行撰写。就目前技术水平而言,绝大部分AI产品短期内不太可能直接生成符合学术要求的毕业论文,平台上部分机构所发布的“AI论文写作教程”存在过度营销等问题,可能诱导学生形成不良的写作习惯。因此,除了学校,监管机构和平台经营者更应警惕以“AI代写论文”等为噱头的恶意营销和欺诈活动。

  2025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提出,要从严惩处买卖、代写、代投论文或项目申报验收材料,买卖、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等科研造假行为。储朝晖认为,相关部门应针对论文代写开展常态化治理,进一步提高违法成本。

  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铲除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还须“供需同治”,既要严肃追究非法提供论文代写服务的人员、机构与平台的责任,又要追究购买服务者的责任,并加强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术规范与诚信教育。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