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数据新闻撞上AIGC 看高校学子“整”出哪些新活儿?

研发家 | 2025-10-28 0

9月20日,第十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暨首届AIGC应用大赛四川赛区决赛在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落下帷幕。经过初赛、决赛的激烈角逐,数据新闻赛道最终评选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4个;AIGC赛道一二三等奖各1个;两个赛道优秀奖共21个作品。

本次大赛吸引了省内外近20所高校的100余支队伍参赛,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在数据新闻和人工智能创作领域的创新实力。

活动现场

数据赋能新闻创作

作品聚焦社会热点展现人文关怀

作为全国新闻教育学界唯一持续举办的专业性赛事,中国数据新闻大赛自2015年创立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今年大赛首次新设AIGC应用大赛,设置应用赛道和创作赛道,并采用“省赛-国赛”的全新赛制。

据了解,本届四川赛区参赛规模创新高,初赛阶段共吸引来自四川大学、成都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省内高校,以及南开大学、深圳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省外高校的100多支队伍参赛。跨院校、多学科背景学生合作完成项目成为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充分体现数据新闻创作的开放性与协作性。

在选题方面,参赛作品呈现出民生温度与社会深度兼具的特点。数据新闻类作品既有《学历贬值进行时:数据解码二本生的身份焦虑与生存法则》《未完成的手术——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重建》等聚焦个体生存与群体困境的选题,以细腻视角挖掘不同群体的生存状态;也有《热浪之下,“电”定乾坤——中国电力失衡与破局之路》等具备宏观视野的行业洞察。同时,《从“青铜密锁”到“月光宝盒”:中国性观念的桎梏与解缚》《蜀锦新说:巴蜀文脉上的突围之道》等作品还展现了对文化传承与社会观念变迁的深度思考。

此外,AIGC赛道的参赛作品则体现出技术与艺术的创意融合。《云之影》《那一只猫》《走过这座桥》等作品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视觉创作、故事表达等方面的可能性,展现了青年学生对前沿技术应用的创新探索精神。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专家点评

AIGC技术正深刻改变新闻传播行业生态

“AIGC技术的发展正在为新闻传播行业带来深刻变革。从形式上说,它极大地促进了内容的多样化。”中国AIGC产业联盟秘书长张有鱼表示,无论是媒体融合的需求还是受众的期待,都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文字信息。AIGC技术显著降低了多媒体内容的生产门槛,解决了过去制作成本高、周期长的问题,这对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参赛评委,张有鱼也谈到了本次参与比赛的AICG作品:“今天的作品质量还是不错,这体现出现在的青年学生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非常高,并且愿意深入钻研。”同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生要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有更准确的把握,避免新技术展现文化题材时“带偏”原意,并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上真实的项目或比赛,尽早参与到产业实践中。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谈到了AIGC对新闻传播的深远影响。他指出,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新闻生产已经从传统的PGC(专业生产)转向PGC、UGC(用户生产)、PUGC(PGC与UGC相结合)、AIGC(人工智能生产)等多元化模式,AIGC正在成为新闻报道新的重要方式。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运用AIGC进行新闻报道时,要注重深入新闻现场,坚守新闻价值。”石磊强调,技术创新不能脱离新闻的本质属性。

他还透露,2024年新闻传播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已增加到7个,智能传播作为新增的二级学科,标志着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在智能传播时代将会不断完善。本届中国数据新闻大赛首次设立AIGC应用赛道,体现了新闻报道新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新闻报道的理解。”石磊表示,期待在这一赛道今后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产生。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