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明确引言的核心作用:避免 “开篇跑偏”
引言是论文的 “门面”,核心功能是 “让读者快速理解研究价值”,需回答 3 个关键问题:
注意:引言≠摘要(摘要浓缩全文结果,引言侧重 “研究起点与计划”),≠文献综述(引言仅浓缩研究现状,不展开文献细节)。
二、引言的 “5 段式” 结构:逻辑闭环不遗漏
1. 研究背景:从 “宏观” 到 “微观”,聚焦具体问题
核心是 “先铺垫大背景,再缩小到研究缺口”,避免空泛表述,需结合 “行业现状、政策导向、现实矛盾”,最好用数据 / 案例支撑。
“近年来,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2024 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 35 亿(文化和旅游部,2025),但县域层面普遍面临‘品牌同质化’问题 —— 部分地区因缺乏特色定位,导致游客复游率不足 20%(李四,2023)。其中,浙江省安吉县虽拥有‘白茶’‘竹林’等核心资源,却存在‘品牌辨识度低、宣传渠道单一’的困境,亟需探索适配的品牌塑造路径。”
- 技巧:用 “但”“然而” 等转折词,从 “趋势” 过渡到 “问题”,自然聚焦研究对象。
2. 研究意义:分 “理论 + 实践”,具体不空洞
需明确研究的 “学术价值”(理论意义)和 “应用价值”(实践意义),避免 “对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这类空话。
示例:“现有乡村旅游品牌研究多聚焦省级以上区域(如长三角、西南地区),对县域尺度的差异化策略探讨不足(张三,2022)。本研究以安吉县为个案,结合‘品牌形象理论’与‘场景理论’,可丰富县域乡村旅游品牌的理论研究维度。”
示例:“研究结论可直接为安吉县文旅局制定品牌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同类资源型县域(如拥有特色农产品、自然资源的县域)的品牌建设提供实操模板。”
3. 研究现状:浓缩文献综述,指出 “研究缺口”
核心是 “不罗列文献,只提炼核心结论 + 不足”,为 “本研究的必要性” 铺垫,需衔接前期文献综述成果。
- 写作逻辑:已有研究成果→现有研究不足→本研究切入点
“关于短视频传播效果的研究,已有学者提出‘情感共鸣’是核心机制(王五,2021),也有研究验证了算法推荐对传播效率的提升作用(赵六,2022)。但现有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样本多聚焦 18-30 岁年轻群体,缺乏对中老年用户的关注;二是较少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分析传播效果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以中老年用户为对象,探究乡村文化类短视频的传播机制。”
- 技巧:用 “已有研究… 但… 不足” 的句式,清晰凸显研究缺口,避免与文献综述章节重复(文献综述展开细节,引言仅概括)。
4. 研究方法与内容:明确 “怎么研究”“研究什么”
需简洁说明 “用什么方法”“研究核心内容”,让读者清楚研究的可行性与范围,需对应前期设计的研究方案。
- 研究方法:列举 2-3 个核心方法,说明 “如何用”(避免只列方法名称)
示例:“研究采用‘问卷调查 + 深度访谈 + 案例分析’组合方法:①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安吉县乡村旅游游客样本 328 份,分析品牌认知现状;②对 10 位安吉县文旅从业者、民宿经营者进行深度访谈,挖掘品牌建设痛点;③对比杭州淳安县、湖州德清县的品牌案例,提炼可借鉴经验。”
- 研究内容:用 1-2 句话概括论文核心章节的研究重点
示例:“研究首先分析安吉县乡村旅游品牌的现状与问题,再结合调研数据识别品牌塑造的关键影响因素,最终提出‘IP 打造 + 渠道优化 + 产品差异化’的品牌策略。”
5. 论文框架与创新点:让读者 “一目了然”
- 论文框架:简要说明各章节内容,帮助读者快速把握论文结构(可对应前期搭建的论文框架)
示例:“论文共 6 章:第 1 章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第 2 章为相关理论基础,界定‘品牌形象’‘场景理论’核心概念;第 3 章分析安吉县乡村旅游品牌现状;第 4 章通过调研数据识别品牌建设影响因素;第 5 章提出针对性品牌策略;第 6 章为结论与展望。”
- 创新点:提炼 1-2 个核心创新(理论 / 方法 / 内容创新,避免 “创新点过多”)
示例:“研究创新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创新,聚焦县域尺度与中老年用户群体,弥补现有研究空白;二是策略创新,结合安吉县‘白茶 + 竹林’资源,提出‘场景化 IP’塑造路径,而非通用型策略。”
三、引言写作的 6 个避坑指南
- 忌与摘要重复:摘要需包含 “研究结果与结论”,引言无需提结果(如 “本研究发现 XX 问题”),只需说 “本研究将分析 XX 问题”;
- 忌背景过于宏观:从 “国家政策” 直接跳到 “本研究”,缺乏中间过渡(如写乡村旅游,不先讲 “县域问题”,直接聚焦安吉县,读者难理解研究价值);
- 忌文献堆砌:列举 “张三(2022)研究了 XX,李四(2023)研究了 XX”,不提炼共性与不足,无法凸显研究缺口;
- 忌方法表述模糊:只写 “采用问卷调查法”,不说明 “样本量、调研对象”,读者无法判断方法可行性;
- 忌创新点空洞:说 “研究具有创新性”,不具体说明 “创新在何处”,需落地到 “视角、方法、内容”;
- 忌篇幅过长 / 过短:本科论文引言约 1500-2000 字,硕博论文约 3000-5000 字,避免占比超全文 1/5(如全文 1 万字,引言超 2000 字则冗余)。
四、引言写作的 3 步实操流程
步骤 1:先列 “要素提纲”,避免遗漏
从前期资料中提取核心信息,填入提纲:
步骤 2:按 “逻辑链” 串联,避免碎片化
用 “衔接词” 将各部分串联,形成闭环:
“先讲乡村旅游趋势→但县域有同质化问题→安吉县尤其突出(背景)→现有研究没解决这个问题(现状)→所以本研究有理论 + 实践意义(意义)→用 XX 方法研究 XX 内容(方法)→论文按 XX 框架展开,创新点是 XX(框架与创新)。”
步骤 3:打磨语言,精简冗余
- 删除重复表述:如背景中已提 “安吉县资源”,意义中无需再重复;
- 替换空泛词汇:将 “很重要” 改为 “可填补 XX 空白”“为 XX 提供参考”;
- 检查逻辑:通读后问自己:“读者能从背景→问题→研究必要性→研究计划,一步步理解吗?”
五、不同类型论文的引言适配示例
1. 实证研究类(如调研、实验):侧重 “问题 + 方法”
“随着短视频用户向中老年群体渗透,2024 年 50 岁以上短视频用户占比达 3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5),但现有中老年短视频使用行为研究多关注‘使用时长’,对‘内容偏好与传播影响’的探讨不足(刘七,2023)。基于此,本研究以 50-65 岁中老年用户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样本 400 份)与深度访谈(20 人),分析乡村文化类短视频的用户偏好及传播效果,理论上可完善中老年媒介行为研究,实践上可为短视频平台优化乡村文化内容推荐提供依据。”
2. 理论研究类(如文献、比较):侧重 “理论缺口 + 学术价值”
“‘场景理论’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新媒体研究,但在乡村旅游品牌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 现有研究仅将‘场景’作为宏观概念,未结合县域资源细化场景维度(孙八,2022)。本研究以‘场景理论’为核心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该理论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现状,结合安吉县‘白茶 + 竹林’资源,构建‘县域乡村旅游品牌场景模型’,可丰富‘场景理论’的应用场景,同时为理论落地县域实践提供思路。”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