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研究生花上万元请导师、同门吃饭,直言毕业季“谢师宴”快成师门传统...
研发家 | 2024-06-26 0

“师门传统”、“每年都有”。

有不少研究生吐槽,原本毕业季需要花钱的地方就多,答辩、搬家、拍毕业照,都是开销,而谢师宴的费用让本不宽裕的荷包更显囊中羞涩.....

近期,有高校学生向央视网《新闻+》记者反映,毕业前请导师和同学吃饭,饭菜、酒水和礼物人均花费几百上千元。据称,毕业“谢师宴”在一些院校是“师门传统”“每年都有”,给学生们造成了经济压力。某高校硕士毕业生刚和3位同学一起举办了一场谢师宴,平摊后每人的花费在1500元左右。

上海某高校学生沈书也正在筹备今年的谢师宴。“我们7个研究生毕业要请40多人吃饭,人均费用500—1000元。另外还有师门礼物300元,鲜花酒水人均500元,酒水买少了还担心老师不满意。”沈书称,虽然平时导师会请学生们吃饭,但是谢师宴一般要学生出钱。由于刚毕业还没有开始工作,请客的钱沈书都是向爸妈要的,“内心觉得很丢人。”

时的负担(图源:央视新闻)

 

沈书介绍,宴请的40人中包括自己研一到研三的4位导师、师娘和所有同组的学生。“我们组比较大,有四位导师和一个研究中心,谢师宴就会请很多人。”在读研一、研二时,沈书已经参加过两次学长、学姐请客的谢师宴,这算是一种“师门传统”。不过,沈书表示,自己毕业后准备离开当地,对于这种活动“肯定是不想去的,但是看在导师的面子上又必须去”。
湖南某高校硕士毕业生米航也和3位同学一起,为20多位师生举办了谢师宴,平摊后每人的花费在1500元左右。“往届师门都是去更高规格的地方吃饭,我们这一届已经硬着头皮降规格了。”

这几位来自不同高校的同学都提到,谢师宴是“师门传统”,宴请的对象包括自己从研一到研三的导师、师娘和所有同组的学生,自己也参加过学长、学姐请客的谢师宴。在这种情形下,哪怕是内心不想参加的,碍于情面也不得不参加,“如果不参加,会被同学在背后议论和指责。”

谢师宴变味了(图源:央视新闻)

“谢师宴的实质性内容,就是打圈敬酒说些吉祥话。”湖北某高校毕业生林静明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她参加的谢师宴“连饭带酒水每人500元,饭很难吃,大部分钱都花在酒水上了”。
林静明还介绍,其实学院很多导师会体谅学生的经济状况,主动选择在平价餐厅举办谢师宴,甚至有导师自掏腰包请学生吃饭,可惜自己的导师并不会考虑这些。
对于谢师宴这种形式,沈书表示,“其实我也挺不理解的,我只想感激我自己的导师”。米航也认为,“有同学特别想感谢一下老师,让他自己单独感谢就可以了,没必要拉着同门一起”。

“学生毕业后,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请导师吃饭,是一种感谢老师多年培养和恩情的方式。但是,现在一些高校的谢师宴已经严重变味了。”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晶环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有些导师过度在意自己的面子或者有攀比心理,认为谢师宴的规格和花费,就等同于学生对导师的情感。一些餐厅和酒水商家也宣传称,高昂的包桌消费才能表达对老师的感谢。这些都助长了谢师宴的奢靡风气。”

有的谢师宴掺杂了其他方面内容(图源:央视新闻)

 

陈晶环认为,要求学生宴请导师团队里所有的学生和研究人员,为其高规格的餐饮和酒水消费买单,不是“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导师和学生双方都应该抵制这种奢靡的行为。“对于高校导师来说,科研成绩和学生的发展情况才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如果在学生刚刚毕业的时候就要求其支付高昂的宴请费用,过度追求谢师宴规格和排场,这反而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
近几年,各地纪检部门及教育系统都出台文件,明确抵制变味的“天价”谢师宴。陈晶环认为,高校教师更应该带头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及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抵制违规操办升学宴、谢师宴的风气。此外,学校在毕业季的时候也应该倡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感谢师恩,帮助学生减轻人情压力和经济负担。

对于高校学生,陈晶环认为“向导师表达感谢方式有很多种,用一些朴实、真诚的行为来表达情感,我觉得完全是可行的,不建议用超出自己负担能力的昂贵谢师宴的方式来表达感谢。”

可以用其他方式表达感情(图源:央视新闻)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