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朗学术界爆出重大丑闻。调查记者 Alexander Magazinov 揭露了一个由伊朗国立结核病和肺病研究所 (NRITLD) 所长 Ali Akbar Velayati 领导的论文造假网络。Velayati 不仅是知名学者,还曾担任伊朗外交部长,具有广泛影响力。此次事件起源于芬兰奥卢大学的一起论文造假案,一位名叫 Hanieh Shirvani 的伊朗硕士生承认,他从一家论文工厂购买了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身份,每篇论文的费用为700欧元(5547.36 元)。
课题组成员,是我们朝夕相处的一群人,然而人与人之间频繁接触,难以避免滋生嫌隙,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故发生......
抑制肿瘤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研究探讨了甘草素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对 HCT116 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2018 年 2 月 22 日,胜利油田中心医院的 Meng Fan-Chun 等人在 Oncology Research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Liquiritigenin Inhibits Colorectal Cancer Proliferation, Invasion, and 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by Decreasing Expression of 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表明,甘草素通过下调Runx2 的表达和使 PI3K/AKT信号通路失活,对 CRC 侵袭和 EMT 过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表明甘草素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和预防药物。
学位论文是莘莘学子顺利毕业的必经之路,也是学者晋升职称的“敲门砖”。而 “代写论文”不仅是一种论文造假、学术不端行为,还容易导致经济损失。
7月21日晚,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在读女博士实名举报该校文学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博导王某某,“在工作和学习期间对其实施强制猥亵,遭到拒绝后被对方打击报复,并以不允许毕业来对其进行威胁。”22日晚,中国人民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称:“举报情况属实,经研究决定,给予王某某开除党籍处分,撤销教授职称,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撤销其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岗位任职资格,解除聘用关系。
在 2024 年 6 月,诚信科研编辑部共报道了 159 篇撤稿文章,其中囊括所有的中国学者撤稿文章及极具影响力的国外单位撤稿文章,包含 Nature,Life Sciences,PLOS ONE,Cell Death & Dise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及 Biological Psychiatry 等重量级文章被撤回(重新发表)。
近日 一位自称“辽宁理工大学教授魏新河”的人 频频参加多地学术论坛的消息 引发广泛关注 然而 不少网友发现 我国并没有所谓的“辽宁理工大学” 据澎湃新闻消息 两所与“辽宁理工大学”名称相近的高校 均否认有此人
近日,Science 发布重磅新闻: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领域的奠基性研究涉嫌图像操纵。调查发布后经历了 2 年的唇枪舌战,论文通讯作者终于承认论文包含篡改的图像,同意撤稿。 根据 Retraction Watch 的数据,该研究已被引用近 2500 次,而目前撤稿前被引最高的纪录,仅为 1656 次——也就是说,一旦正式撤稿,这篇文章将强势碾压、荣登榜首,将成为有史以来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撤稿论文。[1]
2023年4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同仁医院口腔科在BMC Oral Health(中科院二区 IF=2.9)期刊上在线发表论文,标题为“Screening of feature genes related to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periodontitis”(牙周炎免疫和炎症反应相关特征基因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