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论文也有生命,它大概最不想投胎到中国博士生身上。” ——这是我们在采访 11 位延毕博士、6 位国自然落榜讲师、3 位 985 副高“非升即走”失败者之后,最刺耳却也最 unanimous 的一句总结。 他们共同的身份是:手握数据、却迟迟等不到“Accepted”的科研打工人。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你是否曾因错过重要学术会议征稿而懊悔?是否曾在纷繁复杂的会议信息中迷失方向?是否曾为论文投稿屡屡被拒而心累不已? 在我漫长的科研探索路上,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遇到了RDLINK研发家——一个真正懂科研人需求的数字化科研服务平台。
我们说一个人有情怀,通常是指这个人基于其人生的种种经历,关心某种基本的存在,并产生对这种存在的归属感。这种存在包括具体的他人或一般的人类,也包括特定的理念价值或精神寄托。情怀虽主要存在于人的内心,却包含着对外部世界的情感归属与关心惦念。当人们评价一个人有情怀,往往是对这个人价值理念的肯定性评价;评价一个学者有情怀,通常是强调该学者在学术研究中存在某种超乎一般功利性目标的价值关怀。
近日,北大核心期刊《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在2025年第42卷第10期,正式刊发福莱明生物首创双生物学功能蛋白的最新理化特征研究成果。研究结论显示重组类胶原“PHPV融合因子”系列的迭代蛋白,兼具胶原蛋白和生物防御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临床前实验与临床观察试验均证实其修复皮肤黏膜损伤同时抑制细菌病毒感染的双生物学功能。
11月23日至24日,以“AI赋能人才培养·全球智联产教融合”为主题的2025年应用型高校国际合作论坛在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举行。来自全球10个国家及国内近30所院校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商AI时代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
最新公布的两院院士名单公布,有高达6人之多来自肿瘤学界领域,成为新增院士最多的单一疾病。而前不久公布的2025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显示,国内120位肿瘤学家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这意味着我国高度关注肿瘤领域疾病,早日攻克癌症为人类带来福音。
新华社发文介绍,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本次增选后,我国院士队伍的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辅助写作工具逐渐渗透到学术研究领域。从文献综述到数据分析,甚至整篇论文的撰写,AI正在改变传统学术生产的模式。然而,这种技术革新也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2025年多所高校曝出的"AI代写论文被举报"事件,将学术诚信的边界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值得警惕的是,即使论文内容完全原创,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使用AI仍然可能被判定为学术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