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因挂科率高被要求整改?高校教师回应引热议

研发家 | 2024-08-19 0
近日,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教师蔡渊迪公开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关注。
 
该文8月13日刊发于其个人微信公众号。蔡渊迪在文章中称,因其所负责的《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一)》以及《中国古典文献学》三门课程的卷面不合格率都在30%以上,被要求就此问题作解释说明并提供整改方案
 
蔡渊迪对此回应称,“第一句,这么多的卷面不合格,肯定是我教得不好,水平有限,实在抱歉。第二句,也就是顺此逻辑给出的整改方案就是:另请高明。”
 

据澎湃新闻报道,8月13日晚,浙大城市学院人文学院院长表示,目前正在就此事与蔡渊迪沟通。

 

蔡渊迪。浙大城市学院官网 图
 
上述文章中,蔡渊迪进一步对相关课程的课时安排提出质疑:本校“古代汉语”课总计48课时,“中国古代文学(一)”(内容为先秦两汉部分)课总计32课时,“中国古典文献学”部分总计32课时。请向其他院校调研,有几个学校这三门课的课时是只有这么一点的?
 
他表示,“我当然可以降低考试难度,也可以按照既定的课时量减少学习的分量。那学生对于一门课的基本知识要求怎么办?当一个从我们这里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面对考研试卷时,他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知识不过关,影响到升学率、就业率了,怎么办?如果有司认为这些不用考虑了,那我接下来的试卷立即可以让学生默写李白《静夜思》(占20分)。”
 

蔡渊迪还在文章中列举了一道他曾出过的填空题以评价试卷的难度:“《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和谁?”据称,这道题的错误率在50%以上

网友评论
 
中青评论就此发文称,高校对不合格率过高或过低的课程保持关注,主要是为了保障教学质量,确保教学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过,也要看到,导致“挂科率”偏离正常比例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机械地盯着“挂科”数据,就要求任课教师整改,很容易造成遗漏或“误伤”。
 
大学是求知的象牙塔,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严格的教学要求,是激励学生不断自我挑战、攀登知识高峰的动力,这种良好风气应当被呵护而非苛责。如果课程本身在教学方式、考试难度、考试范畴等方面并无不妥,学校却只针对教师评分提出解释和整改要求,很可能会挫伤其教学积极性。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