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收假两天,大家假期都是怎么度过的呢?
中国科学院院士、结构生物学家颜宁的日程表依然被科研、生活与乡情填得满满当当。从实验室的前沿突破到老家泉城的烟火气,这位“科研达人”用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的浪漫,是攻克难题的热血,也是拥抱生活的鲜活。
科研线:
CryoSeek酷寻再突破,“最细面条”里藏着生命密码
前年起,颜宁团队开启全新研究范式“CryoSeek 酷寻” 从结构生物学切入探索生命未知。这一被称为“Structure First”(结构优先)的新策略,竟让曾被认为“不可能”的糖质结构解析变得“so easy”——团队不仅观察到围绕简单蛋白丝组装的高级糖结构,更发现了完全由糖折叠而成的纤维丝,被颜宁戏称为“地球上最细面条”。
北京时间2025年10月1日,颜宁团队、胡名旭团队及其合作者在预印本网站 BioRxiv 发布两项最新研究成果,论文标题分别为“基于CryoSeek 策略鉴定具有多样组成与结构组装的糖纤维”(CryoSeek identification of glycofibrils with diverse compositions and structural assemblies)和“冷冻电子显微学中自然来源糖质纤维的绝对手性确定”(Absolute hand determination of glycofibrils from natural sources in cryo-EM)。
糖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能量供给、细胞信号传导、免疫识别等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多维功能依赖于其独特的立体结构。然而,与核酸和蛋白质相比,糖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相对滞后。这主要是由于单糖分子类型多样,具有多个手性中心,形成聚糖时糖苷键连接方式复杂多变,且结构高度柔性,使得其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解析异常困难,严重限制了我们对其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理解。
近年来,颜宁团队提出了 “CryoSeek(酷寻)”研究策略,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将冷冻电镜作为面向未知生物大分子的发现工具。因此,CryoSeek策略或代表一种“前向结构生物学”研究,即以结构为先导的生物学发现范式。在前期研究中,颜宁团队结合冷冻电镜技术、AI辅助的自动建模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报道了来自清华大学荷塘环境样品的一种纤维蛋白结构TLP-1,并对其来源和潜在功能进行了推测。随后的研究进一步鉴定出一种新型糖纤维结构TLP-4,其核心是由四肽重复序列组成的线性多肽,外围被厚厚的糖链包裹。四肽重复片段包含一个保守的3,4-二羟脯氨酸 (3,4-dihydroxyproline, DiHyp) ,其3-OH与4-OH均高度O-糖基化。与DiHyp相邻的位置,还存在一个保守的O-糖基化修饰的丝氨酸或苏氨酸。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聚糖在生物大分子结构组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为天然糖质的发现与结构解析提供了新思路 [1,2,3]。
然而,在利用冷冻电镜解析结构时,会面临一个根本性挑战:冷冻电镜成像丢失了结构的“绝对手性”信息,这导致最终重构得到的三维密度图存在“镜像颠倒”的两种可能。对于蛋白质,科学家可利用其α-螺旋均为右旋这一先验知识来校正。但糖质纤维主要由糖构成,不含α-螺旋,且自然界同时存在D型和L型糖,因此即使达到原子分辨率,也无法直接判断绝对手性。这一不确定性如同失去了“地图的南北方向”,使得构建正确的原子模型寸步难行。
此前,解决该问题的经典方法是“倾转对”成像技术,但它需要预先知道样品的参考结构,并对同一区域进行两次成像。对于从自然水体等环境中直接获取的、可能包含上百种不同糖质纤维结构的高异质性样品而言,传统方法几乎无法应用。
科研之外,颜宁的生活也同样生动。
10月8日,颜宁发博文表示,假期认认真真写论文,很开心。实验室以后不再自己付费发表所谓Open Access的文章--设置这种机制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为了能让广大读者免费获取,但后果反而变成了每发表一篇OA论文,作者需要付出5000-10000美元的出版费用,太贵啦!!
要想实现泽被众读者,所有预印本都是免费获取啊。而且像我这种研究者,经常被懂或无知的业内非业内放在聚光灯、放大镜下盯着,自己对文章质量的把控只会比reviewers还高,所以没信心的文章也不敢放到预印本。逻辑闭环。以后本实验室的文章基本都会放预印本先,如果有杂志愿意豁免OA费用,可,否则拜拜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