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硕士招生,改为申请制!

研发家 | 2024-09-26 0

近日,“高校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的话题引起热议,除了研究生扩招的影响,在学历内卷的驱动下,越来越多大学生加入考研队伍,让本意是选拔出一批真正有志于学术探索、培养“高精尖缺”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日益显现出一种“高考化”的趋势……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提出,研究生考试招生不妨逐步推广申请审核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本科学业成绩以及参加统一测试的成绩,向招生高校提出申请,由高校自主结合申请学生的本科学业成绩、学术潜能与综合素质进行录取。

 

早在2022年,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东华理工大学原校长徐景坤就曾建议,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改为申请审核制。

 

相较于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准备笔试的普通招考制,“申请审核制”将选拔权让渡给导师,对申请者多年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核。

 

 

考试分数,不是唯一指标

 

研究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招生是开端,招生质量对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十分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形势对研究生招生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研究生招生模式是以考查成绩为主,没有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未能有效地考查考生是否有研究生阶段所应具有的创新能力素养。
 
徐景坤认为,现行硕士研究生招生模式存在多个方面的不足,如:录取方式较单一、仍是唯分数论;“应试考研”的初试模式不易筛选出优秀创新生源;考生在申请学校和专业中处于弱势地位、选择余地小,可能出现高分考生复试被刷后难找到如意的学校读研的问题……
 
为此他建议,取消研究生统考中招生院校自命题的专业科目考试,设立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由国家按照一级学科统一命题,参考现行的教育学专业全国统考,设立例如化学综合、物理综合、生物综合等,满分300分,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研究生各学科专业等级考试可半年考一次。
 
以“申请审核制”代替统考,探寻不同录取方式和途径。一名考生可以申请若干所学校读研,其中综合成绩=研究生学科专业等级考试成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本科平时成绩+本科科研成果(经历)+平时课外学习外历。
 
徐景坤认为,可以用10年的时间来完成现行招生模式到“申请审核制”的过渡,“在10年内,每年采取50%研招计划采用现行统招模式,50%采用申请审核制,逐渐向申请审核制全面转变”。
 
不过,也有学者对于考核标准对学生能力的预测效度持怀疑态度,担忧该方式致使潜在优秀生源流失。“申请审核制”是否适合硕士研究生招生,还需要更多时间研讨和验证。或许其在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发挥的作用,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目前,“申请审核制”已在我国各大高校的博士招生中不断推进与完善,软科通过梳理国内高校公布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发现,有超百所“双一流”高校、超30所985高校,已全面取消统考。“申请审核制”逐渐成为我国“双一流”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渠道。
 
《优化“申请-考核”招生制度提升博士生生源质量的实践与思考》一文显示,该制度的生源范围更精准,考生报考的目的性更明确、综合科研素质更强。通过主动推荐,导师能够精准地招收本领域的优质生源,对单位和个人的科研工作都产生极强的推进作用。
 
也有研究表明,“申请审核制”减少了纸笔测验带来的片面性,录取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的科研产出更高,这一结果从长期和客观的角度反映出人才选拔效力。
 
 
分类培养,教育多元
 
招生仅是第一步,在招进来后如何严把“过程关”,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点。
 

随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相对提高、学术型研究生比例相对缩小,实现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同一层次、两种类型、两条路径”变得迫切。2023年底,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提出以分类发展为切入点,对研究生教育体系进行改造升级和重塑重构。

研究生教育提“质”,首先体现在延长专硕学制上。通过对我国“双一流”高校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查询,已有超百所“双一流”,全面或在部分专业实施专硕3年学制。
 
“原来的2年学制内,同学们要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要完成专业实践,要进行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有较大的挑战。”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陆建表示,学制改为3年以后,各个培养环节能够做得更扎实,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加时”之后,各高校积极探索专硕特色培养模式,与学硕培养形成差异化。
 
例如,清华大学采用“项目招生”方式,关注生源与项目的契合,南京大学则将招生与项目、产学研平台建设相结合,提升学生解决产业难题的能力。这些创新,是我国专硕研究生教育多模式发展的有益探索。
 
今年5月,新出台的《学位法》也对专硕学位授予的要求进行了调整,专业硕士、博士学位申请人可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获得相应学位,这意味着专硕学位授予将不再唯论文,注重实践与应用的特征更加鲜明,让学生能够围绕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延长学制到创新培养方案,再到全面修订学位法律制度,无论是作为创新型、研究型、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高地,研究生教育持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反应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适配度,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能够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