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青年科学家 5 年内拿不出成果就面临淘汰,有的单位已现「马太」效应,重复给某一人奖励
研发家 | 2024-11-06 0

现在社会上经常说青年科学家要坐得住 『 冷板凳 』,可是有些研究成果都还没拿出来,『 板凳 』 就被人家抽走了,青年科学家想坐 『 冷板凳 』 都坐不了或没得坐。」

 

两院院士卢耀如、金振民,以及专家代表在浙江省温州市参加 2020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系列活动时,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曾对构建青年科学家成长环境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金振民接受采访

 

不少青年科学家手头没有过多资金,只有一些研究成果;还有的青年科学家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现在有些政策导向与评价机制不是十分有利于青年科学家的成长与成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金振民教授说,有的单位对青年科学家在 5 年内拿不出成果或晋升不了更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就要被淘汰走人;有的单位出现个别奖励的 「 马太 」 效应,重复给某一个人奖励,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广大青年科学家的积极性。

 

注解:

马太效应:是一个由社会学家‌罗伯特·K·默顿于20世纪中期提出的概念。马太效应描述了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优势往往会产生更多的优势,也就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

 

金振民院士建议,社会应该多摆凳子、多搭台子、多营造创新环境,引导和培养青年科学家有科学精神,有仰望天空的雄心壮志和理想力量,有脚踏实地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有独立思考的工作作风和创造能力,不迷信书本与权威,此外就是勤奋学习有修养。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介绍,他年轻时做技术员工作,就遭遇到很多的委屈、挫折。在院士评审环节,有关部门向他所在的单位征求意见时,参加座谈会的同事说,卢耀如受这么大的挫折还能当院士,完全得益于在他在贫困地区不计较名利,坚持为国家多做贡献。同时,对党和国家的坚定信念,让他跨过了人生的坎坷和挫折。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卢耀如接受采访

 

卢耀如年近九旬,他只有贵州省提供的一套住房,且自己没有去住,平时在北京、上海生活都是租公寓住。他把担任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同济大学教授的工资收入和津贴共 360 万元,设立了卢耀如生态工程地质学科基金,用于奖励、资助贫困学生和博士研究生,让他们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而不是当大官和捞取名利。

 

卢耀如院士认为,当前,有一些青年科技工作者有才华,就是不会 「 拍马屁 」。如何激励与发现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善和 「 补短板 」。比如,有的科研院所领导不是从工作和事业发展的高度来选人用人,重用的人不一定成才,相反,有一些人才被埋没了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批从延安来的老干部认识到自己的科学知识水平不怎么高,国家建设需要懂科学技术的人才,他们很尊重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工作者,放心、放手地把工作交给青年人才去做。」 卢耀如院士在淮河、新安江、海河、长江、黄河、珠江及其它流域,曾负责及指导北京官厅水库、新安江水电站、三峡(石灰岩坝区)、乌江渡等百多座大、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的勘测与研究工作。

 

他建议,当下一些单位的领导在发现、培养和成就青年科技人才方面,多学习一下 「 老干部 」 们的传统优良做法。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