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爆料:高校一月离职8名辅导员!

研发家 | 2024-12-09 0

日前,#艰难上岸后的辅导员每天都想辞职#上了热搜榜。三联生活周刊提到,在高校辅导员的“上岸潮”中,社交媒体关于辅导员工作辛苦的吐槽与日俱增,“24小时手机开机”“加班是家常便饭”“没有自己的时间”等,打破了大家关于辅导员轻松、体面的认知。高校辅导员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但困于现实,只能每天在想辞职和不敢辞之间徘徊。

 

辅导员的“围城”

 
热搜后的评论,不少网友表示“生活处处是围城”。“围城”外的辅导员羡慕辅导员的高校工作、编制、寒暑假等。而部分“围城”内的辅导员表示想辞职或已经辞职。
 

辅导员为什么离职?从社交媒体中一些辅导员的分享来看,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工作内容繁杂
 

辅导员工作内容较为繁杂,面临着高强度多任务的工作节奏。辅导员承担着日常的学生管理,与学生相关的学业问题,如成绩预警、补考督促等;学生的心理健康,包括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疏导;负责学生的生活管理,像宿舍矛盾调解、贫困生资助等事务都需要辅导员处理。除此之外,相关课程授课、学校政策宣传、上级检查和评估、大量的材料和报告的准备等其他任务也需要辅导员完成。

辅导员的工作时间也并不局限于常规的上班时间。学生如果有相关问题,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工作日还是周末,都需要及时响应和处理。尤其在一些特殊时期,如新生入学、考试周、毕业季等,工作压力陡增。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可能使辅导员难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影响生活节奏。

 
职业晋升空间
 

部分高校的辅导员在职务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比较困难。如在职称晋升方面,很多高校的考核标准既包括从事学生工作的年限、学位学历、工作绩效等“软实力”,又包括论文发表与课题主持等“硬指标”。双重要求,使得辅导员在职称晋升过程中面临较大压力。

在职级晋升方面,有高校对科级辅导员有相应的年度考核要求及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相关论文等要求,对处级辅导员也增加了承担思政教育相关课程要求,以及主持或参与(排名前三位)校级及以上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课题、项目方面的条件。

可以说,虽然多所高校明确辅导员的双线晋升机制,但因辅导员工作繁杂,个人时间相对较少,针对职称职级晋升的论文等相关指标完成压力较大。

此外,部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较低,认为自己工作的价值不高;部分高校辅导员工资待遇和工作不成正比……工作压力、身份认同、职业晋升等相关问题累积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多重原因之下,不少辅导员选择离职,部分高校辅导员流动性较大。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某高校新招的10名辅导员一年过去就只剩了3人。今年也有学生在社交媒体表示自己的大学生涯中已经跑路了三个辅导员,感觉是一年换一个的节奏。更有老师表示,自己所在的民办院校1个月离职了8个辅导员。 

 

辅导员,正备受重视

但不得不说的是,近年来辅导员正备受重视。2020年,教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各地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并督导各高校严格落实专职辅导员人事管理政策,按规定签订聘用合同,不得用劳务派遣、人事代理等方式聘用辅导员。而后,越来越多的地区和高校逐步落实辅导员编制工作。
 
如2020年《江西省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编制落实工作方案》提到,省委编办畅通“绿色通道”,专门拿出1200个编制,用于解决专职辅导员的编制问题,并提出在三个月内“全省高校辅导员将全部达到配备要求,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在编比将达100%”的目标要求。截至2023年2月,江西省高校共有辅导员1.1万名,其中专职辅导员占比85.6%,68所公办高校辅导员全部实现编制内配齐。
 
其他省份也动作频频。如,江苏在《2020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中明确2020、2021、2022年度专职辅导员进入事业编制比例分别达到50%、75%、100%。2021年陕西提到要用好辅导员专项编制以及周转池编制,确保专职辅导员配备入编在2022年底全部达标,截至2023年1月底,全省公办高校专职辅导员入编率已达89.7%。
 
此外,部分高校也愈加重视辅导员编制的落实。如,西安工业大学2022年发布《西安工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年:政策与制度篇》一文提到,2021年学校加快推动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核定省属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编制的批复》落实落地。学校随即召开专题会议详细安排部署,制定了辅导员队伍转编实施的具体方案,把事业编制优先投入到辅导员队伍。通过个人申报、学院推荐和学工部审核,学校已经完成了人事代理辅导员转编工作,截至当时,西安工业大学辅导员全部入编。
 
上海市不仅落实公办高校辅导员事业编制待遇,设置辅导员专项岗位津贴,为高校配备选聘优秀辅导员提供有利条件。还依托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城平台,实施辅导员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设置专项博士指标,支持辅导员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博士学位,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遵循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征集遴选三批辅导员特色工作法并结集出版,内容涵盖学生服务、党团建设、就业引导等方面,为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提供工作指南,并将特色工作法实践情况纳入辅导员职称评聘、考核评优体系

除了落实编制,部分高校加强落实辅导员待遇。如山东大学将辅导员专项绩效提高至每人每年12000元,年度绩效总额增加到430万元;陕西师范大学按照每名辅导员每年100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培训经费,每生每月4元的标准足额按时发放辅导员岗位津贴。


辅导员是和在校大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群体,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高校中不可或缺的群体。高校不仅需要持续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水平与职业能力,还需要通过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晋升机制、待遇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的优化来提升辅导员的内生动力。同时要客观地正视辅导员面临的工作困境,从完善工作机制、提供专业培训和心理疏导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帮助辅导员缓解压力,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