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60余名学生遭电诈,人均损失约百万港元,多为大一内地生
研发家 | 2025-01-22 0

继香港大学披露近期超过60名港大学生,被诈骗损失超过6000万港元后;香港城市大学也表示,过去一年有超过30宗针对学生的骗案发生,金额同样触目惊心。

 

日前,一名来自内地的香港大学女学生怀疑遭遇电话诈骗案;声称电讯公司职员来电,指她牵涉一宗洗黑钱案件,分别14次要求女事主把920万港元存入3个本地户口,诈骗者其后失去联络;目前,香港西区警区刑事调查队正对此事进行调查,并已发布对五名嫌疑人的通缉令。

然而,被骗群体庞大,港大随后发给学生的电邮显示,近几个月有超过60名港大学生成为诈骗受害者,损失共6000多万港元,受骗者绝大部分是内地生,受骗时间集中在去年9月至10月新学年开学之初。据悉,港大已经要求学生填写由警方提供的防骗问卷,否则或限制出入图书馆等。

港大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回应,会向学生发放由警方提供的防骗学习套件,内容包含香港的骗案求助资讯及针对流行的四种骗案,以短片及选择题形式传递防骗知识,提升学生防诈骗的意识。

 

香港城市大学也做出回应,表示在2024年,校方接获逾30宗学生遇上诈骗的案件,涉款约港币1500万港元。目前的校方亦已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密切关注相关事宜;例如在2025新学期,城大已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由校方和警方联手设计的防骗问卷。

 

在众多诈骗案件中,涉案金额动辄高达数百万,数字令人触目惊心。分析发现,受骗者学生主要是一年级生,且大部分是大学部学生。有立法会议员表示,内地生尤其是内地新生,不熟悉香港环境和文化是被骗徒利用原因之一。

香港立法会议员、民间反诈骗大联盟发起人 吴杰庄:

 

首先,当他们初到香港时,由于对香港文化的不甚了解,这种文化差异往往容易让诈骗分子有机可乘。诈骗者主要利用了两个手段:一是贪心,即利用受骗者内心的一丝贪婪,通过这一弱点来控制他们;二是恐惧,即诈骗者假扮执法人员,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或指令来吓唬受骗者,使他们因惊恐而顺从诈骗者的指示行事。

 

对于学校当前所采取的措施,议员认为其做法积极,但问卷的内容相对较为基础,缺乏深度。议员建议,可以借鉴内地的一些防骗问题库,通过列举具体的案情来设置选择题,使问题更加深入且尖锐,这样或许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