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高校警情通报:7名师生遭遇诈骗!
研发家 | 2025-01-23 0

1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保卫处公众号“平安交大”发布最新一期警情通报。

2024年12月,学校共发生网络诈骗类案件7起,较上月增加4起;受骗人员涉及本科生3人、硕士生1人、博士生2人,职工1人。

自2019年3月以来,“平安交大”几乎每月都会定期发布“警情通报”,对近期学校发生各类案件情况进行通报,并重点对诈骗类高发案件予以介绍,为全校师生敲响校园安全警钟。

 

通过简单梳理麦可思研究发现,过去一年中,上海交通大学师生遭遇诈骗类案件,主要集中在学期初(如3月,共发生9起),以及临近学期末(5月、6月,分别发生8起、7起;12月,发生7起)。受骗对象以本科生为主,部分硕士生、博士生和教职工也掉入骗子陷阱。

 

从诈骗类型看,演出购票类诈骗、网络购物类诈骗成为该校学生遭受网络诈骗重灾区。此外,网络刷单类诈骗、冒充客服类诈骗、兼职类诈骗,以及冒充好友类诈骗、网络游戏类诈骗也相对较多。

 

其实随着近年来各地高校对防诈、反诈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上海交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洛阳理工学院、宁波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保卫部门,也会定期在网站上公开通报近期本校发生的师生遭遇诈骗事件情况,以起到警示作用。

 

通过对这些高校2024年发生的诈骗类案件梳理,我们发现大学师生被诈骗的很多情形十分相似,或是在一些传统诈骗套路上使用新手段。

 

希望本文借由对多校公布的诈骗典型案例整理,能为各高校校园防诈、反诈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工作参考。

 

 
演出购票类诈骗
 

 

轻信网上“帮抢门票”“低价购票”等信息,以代拍形式从非官方购票,是大学生遭遇演出骗局的最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一:某同学在“小红书”APP上看到有人出售演唱会门票,随后添加了对方所谓的客服QQ,支付了定金代拍费后想要退款。客服称“退款需要负责财务的工作人员处理”,因此又添加了所谓的“财务人员”的QQ账号。但对方又以刷流水”“资金验证等理由要求同学继续转账,同学扫描了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共计2万余元后,才发觉被骗。

 

典型案例二:某同学在微博看到有人发布“明星演出活动票务预售”,于是添加对方微信,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拍下闲鱼链接的“商品”确认收货。2024年1月,对方称2月21日会发货。至约定时间同学发现自己被对方微信拉黑,其闲鱼及微信账号均被平台封禁

 

 
网络购物诈骗
 

 

诈骗分子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发送大量的虚假广告。在精美的图片、文案,以及低廉价格的诱惑下,买家卖家私下商议达成交易,直接付款后要么货不对板,要么诈骗分子直接跑路。

 

典型案例一:某同学在网上浏览小红书APP时发现有网友在售卖手机,同学添加对方微信协商价格后,向对方发来的指定银行账户转账6700元用于购买手机。然而后续收到的货物却是电子手表(价值约200元),对方一开始称发错货物,但之后一直没有重新发货。同学多次联系无果,发现被骗。

 

典型案例二:某高校大一学生黄某网购一款口红后,有微信主动添加黄某称购物后已中奖,购物后送抽奖机会,抽中后需要再次购物才可以获得奖品,黄某信以为真,再次购买一个300元的口红,客服又称又中奖了,客服称需要支付手续费,缴纳税费2800元后,黄某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后才发觉被骗。

 

 
网络刷单返利类诈骗
 

 

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贪图小便宜,存在侥幸心理,会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典型案例:C同学希望挣点外快,进入一校外人员组建的非法兼职群,并安装一款软件,可向里面投钱换积分,并可多倍提现。C同学前期在此平台转入小额金额后均收到返款,随后又投入2000元,此平台承诺返还3000元,但因提现金额太大,需多次操作才能提现。在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告知C同学因操作错误需要充值方可解冻账户,并表示与之前充值的钱可以一并取出,两次充值2万余元后,平台又告知因金额过大、不能立刻提现。在C同学质疑是否为诈骗时,该平台工作人员联系其并发送公司营业资格证,证明公司真实存在,表示需再支付2万元开通大额提现通道,后续以类似方式要求继续转钱,共计被诈骗9万余元。

 

 
充客服类诈骗
 

 

这类诈骗的套路通常是,诈骗分子冒充不同机构客服人员,以订单异常、商品质量问题等为由,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退款操作。通过引导被骗人点击链接或下载软件,窃取账户信息和资金。

 

典型案例:某院2021级学生刘某,于2025年1月5日11时许,接到自称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刘某有开通微粒贷未注销,支付宝花呗绑定的信息是学生,现国家不允许学生使用花呗,刘某怀疑,对方让刘某的支付宝在5分钟内不能登录,还让其收到了银联的短信。刘某信以为真便点击对方所提供链接到“中国人民”的网页上联系客服,客服让其转账证明清白,不能转给朋友否则就是涉及洗钱,刘某向对方提供账户转账一笔10000元,后发觉被骗遂报警。 

 

 
兼职、求职类诈骗
 

 

大学生求职,不论是找兼职还是正式工作,都需要增强防范意识,选择正规招聘网站或机构。坚决拒交抵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费用,以免上当受骗。

 

典型案例:某同学在网上寻找兼职时,有“客服”声称可以帮忙介绍工作,但需要先支付押金,介绍成功后会退还费用。同学通过支付宝缴纳了669元押金,随后“客服”指导同学操作退款,并要求开启屏幕共享。开启后,“客服”利用其京东平台账号购买了9张1000元面额e卡充值券并同步由他人核销。

 

此外,学生因在网络平台添加陌生卖家购买游戏账号、游戏皮肤,或为游戏充值,对方引导其通过支付宝转账后,无法联系上,遭遇网络游戏类诈骗;收到朋友发来信息,请求垫付或借钱急用,在未经身份核实的情况下直接向对方汇款,遭遇冒充好友类诈骗的案例,也出现在多所高校的警情通报中。

 

如今,为应对网络诈骗对大学生群体形成较大威胁,许多高校都在积极开展防骗、反诈工作。

 

2023年,搜狐新闻—教育联合麦可思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目前高校提供的防诈骗相关帮助主要为“组织警察等入校做讲座或其他活动”(55%),辅导员、班主任等给予的提醒(54%),以及开设个人财产安全相关课程(47%)。还有34%的受访大学生表示学校会通过校园官网、官微等平台发布提醒。

 

以上海交通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洛阳理工学院为代表的多所高校,利用校园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定期为全校师生敲响防诈警钟,相信能为更多高校相关工作开展提供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