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太阳微耀斑的可能驱动机制

研发家 | 2025-04-06 0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与云南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合作,近日在揭示新的微耀斑触发机制和太阳耀斑自相似性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相关论文在《天体物理杂志》网上发表。

传统理论认为,太阳耀斑的能量释放主要是由磁绳结构的爆发驱动的。然而,这项研究侧重于频繁出现的微耀斑,这暴露了它可能是由一种不同于大规模耀斑的触发机制引起的。研究小组使用太阳轨探测器极紫外线成像仪(EUI)还有太阳动力学天文台(SDO)大气成像仪(AIA)多个平台联合观察数据,首次观察到一系列伴有微耀斑的细微喷射现象。

这些微喷射源于偶极磁场中同源微耀斑的三个中心。它们最初出现在直径只有103公里的点状结构中,然后迅速变成环形,并沿着垂直于微耀斑环结构的方向传播。研究表明,这些微喷射可能是由编织磁场中的小角度移位磁场之间的重新连接引起的。与传统观点不同,这种机制为微耀斑的能量释放提供了新的解释。

系列细微喷射体伴有微耀斑。云南天文台供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所提出的机制类似于纳耀斑的过程。纳耀斑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日冕加热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小角度磁重连不仅可以触发纳耀斑,还可以用于微耀斑,从而揭示物理机制中不同能级耀斑的自相似性。这说明太阳耀斑能量释放的基本物理过程在更大的能量范围内可能是普遍的。

这项研究不仅为微耀斑的触发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讨论大规模耀斑是否具有相似的自相似性提供了重要线索。未来的研究有望揭示太阳耀斑能量释放的统一机制,促进人们对日冕磁场的组织结构、磁场重联触发机制及其对日冕加热的深刻认识。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