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受损后,为什么宝宝可以康复,成年人却遍体鳞伤?

研发家 | 2025-05-07 25

美国科学家发现,新生儿和成年人在心脏损伤后的修复方面存在根本差异。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可以促进心脏组织的再生,而成年人主要形成疤痕组织,这通常是心力衰竭的罪魁祸首。这一发现为新心脏病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月11日在《免疫》杂志上发表。

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小组发现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在不同年龄段起着完全不同的修复作用。在新生儿中,巨噬细胞可以通过一个被称为“吞噬”的过程来识别和清除死亡细胞。这种机制会触发一种叫做血栓素的生物活性脂质的产生,从而刺激心肌细胞分裂,从而损害心脏组织再生。相比之下,成人巨噬细胞产生的血栓素较少,导致修复能力有限。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机制,研究人员对一日龄新生老鼠和八周龄成年老鼠进行了比较研究。数据显示,新生老鼠的巨噬细胞表达了更多的MerTK受体(一种特异性蛋白,用于识别死亡细胞),这使得它们具有更强的吞噬死亡细胞的能力。当研究人员阻止这一关键受体时,新生老鼠的心脏再生能力显著降低,其损伤表现与成年老鼠心肌梗死后相似。

研究还发现,新生老鼠的巨噬细胞会触发一系列化学变化,在吞噬死亡细胞后产生血栓素A2分子。这种分子可以刺激心肌细胞的增殖和修复。同时,新生老鼠的心肌细胞对血栓素A2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并将适当调整其新陈代谢模式,以支持组织的生长和康复。相比之下,巨噬细胞产生的血栓素A2不足限制了成年老鼠心脏受损后心脏组织的再生能力。

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移植中心生物信息学核心主管Connor说:“了解新生儿和成年人在心脏再生能力方面的差异,将为新的治疗策略的发展开辟道路。”“通过模拟血栓素的作用,我们有望改善成人心肌梗死后的组织修复作用,”Lantz说。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4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