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我国科研团队发布的

研发家 | 2025-05-08 25

5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源头量子计算技术(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源头天机4.0”,支持超过500个量子比特,标志着中国量子计算行业具备可复制、可迭代的工程生产能力,为百比特等量子计算机的量产奠定了产业化基础。

量子计算控制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和控制的核心功能。“源头天机4.0”是继3.0版本成功应用于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源头悟空”之后的一次重大升级,在扩展性、集成性、性能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上实现了跳跃性的提高。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源天机”研发团队负责人孔伟成表示,该团队进一步加强了量子芯片的高效控制和精确读取,通过完全自主研发系列底层软硬件架构,可以大大缩短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和交付时间。

另外,“源头天机4.0”还配备了四个核心软件——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服务端管理软件Nagaga&Venus、Monster超导量子比特底层控制服务软件、Visage和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连接软件Storm,全界面量子芯片调控分析应用软件。在这些软件中,团队创新开发的全界面量子芯片调控分析应用软件Visage,改写了超导量子芯片调节的传统模式。

“如果说量子芯片是一个精密的微缩城市,那么全界面量子芯片调控分析应用软件Visage就是城市的‘中控智能大脑’,可以快速感知量子比特的‘生命体征’。”孔伟成说:“量子计算芯片的每一个量子比特都需要调整。传统的人工调整每个量子比特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百比特等芯片的调整周期可以使技术迭代失去意义。Visage的研发实现和推动了超导量子芯片自动化辅助控制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超导量子效率检验的原始效率。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原源量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表示:“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源头悟空’自推出以来,已完成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的38万多个量子计算任务,深度赋能金融、生物医药、流体力学等。‘源头天机4.0’正支撑着中国下一代自主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在全球量子技术竞争中,自主可控的‘中国计划’正在全面建设中。”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7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