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跑完半马,人形机器人将迎来世界上第一个运动会

研发家 | 2025-05-08 21

5月7日,记者从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举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综合比赛。

本次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的整体设计为主体比赛。外围比赛。主要比赛包括比赛、表演比赛和场景比赛,共有3类19项,包括非人网球、篮球和乒乓球。

在这些比赛中,参考人类传统体育项目,设置了100米、400米、1500米、400米、×100米接力、100米障碍赛、立定跳远、原地跳高、自由体操、足球比赛等。表演比赛设置了两个项目:单机舞蹈和人群舞蹈,展示了人形机器人的实时协同控制和群体协同能力;情景比赛聚焦人形机器人的实际应用领域,设置了工业场景、医院场景、酒店场景三类六项。

北京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张华表示,在这次机器人运动会上,田径和体操项目检测机器人的速度、平衡和复杂的地形适应性;足球采用多机合作,测试机器人的动态感知、路径规划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模仿人类的运动形式,可以促进机器人机械结构的调整和运动算法的升级,展示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机协调的发展,为人类更好的生活服务。

当天,距离2025年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只有100天。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主任姜广智表示,举办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希望通过机器人的各种竞技项目,集中展示和检测机器人的最新成果,不断推动机器人机械结构、人工智能、大模型、光学、传感、材料等多学科的技术进步,不断推动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机器人进入生产生活的各种实际场景,促进人与机器人的和谐共生。

四月十九日,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在北京开始,为什么今年还要举办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主要展示和检验机器人运动控制、电池寿命、结构稳定性、关节可靠性等体现运动能力的关键性能,主要测试人形机器人的‘体能’。”姜广智解释说,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希望通过更丰富的比赛设置,进一步检测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和“体能”的综合能力和整合水平。在参加各种比赛的过程中,机器人需要在动态环境中完成感知、决策和实施的长期复杂任务,对机器人的智能化、自主性、实用性和泛化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情景比赛是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我们提出了几个围绕真实场景打造的竞技项目。这些场景是由一线实践者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提出的。有些场景对机器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比赛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现在能为我们做什么,能达到什么水平,现在能做什么,机器人离我们理想的设计状态有多远。”姜广智说。

据了解,参加本次人型机器人运动会的机器人应满足六个条件:一是参赛机器人是参赛队自主研发或采购的机器人。第二,机器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允许分成多个子单元,也不允许在比赛场地设置标志物。第三,机器人应具有身体、上臂和双脚,从有效重心到脚底的最大伸展距离为身体极高的40%-70%。其中,机器人的下肢可以通过轮试或双脚进行情景比赛项目。第四,机器人要有自己的能源,但不要选择任何有风险的方形机器人。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5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