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金文兵透露,肠道微生物产生的新胆汁酸可以通过对抗雄激素受体来调节肿瘤免疫力。最近,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上。
肠道微生物可以产生大量的小分子代谢物,包括次级胆汁酸。次级胆汁酸对宿主生理功能的影响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许多次级胆汁酸的结构尚未确定,宿主胆汁酸池的组成极其复杂,难以准确区分胆汁酸;其次,这些胆汁酸的产生在个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生物样本中的含量较低,往往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分离和功能研究。
本研究结合胆汁酸代谢组学和合成生物学,设计了207种隐性微生物胆汁酸羟基类固醇脱氢酶,成功识别了56种新型胆汁酸,发现其中一种胆汁酸是一种有效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能抑制与AR相关的基因表达,具有明确的人体相关性,进一步显示其中一种胆汁酸依赖于CD8 T细胞中AR信号通路的机制抑制了肿瘤的发生,增强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
该团队进一步研究了活性胆汁酸是否可以通过对抗AR来调节宿主肿瘤免疫力,发现胆汁酸33-oxo-Δ4、6-LCA能显著抑制膀胱癌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但去势雄鼠中抑制效果不明显,说明活性胆汁酸肿瘤的抑制效果取决于小鼠体内的雄激素受体。
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代谢组学和合成生物学,研究小组挖掘了肠道中广泛存在的一系列新型胆汁酸。通过选择这些胆汁酸的活性,发现了一种具有较强AR拮抗活性的胆汁酸,并证实这种胆汁酸可以与CD8抗衡 T细胞中的AR在宿主体内起到抗肿瘤免疫调节的作用。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