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在健康怀孕的前提下,羊膜腔是无菌的

研发家 | 2025-05-22 2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杨慧霞研究小组回答了“菌群最初定植和建立”的重要科学问题,基于初步研究,从新的角度客观评价,最终得出“健康怀孕前提下羊膜腔无菌”的结论。相关论文最近在微生物组发表。

菌群的最初定植和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它关系到生命的早期发育,特别是免疫、代谢等生理过程,对长期健康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观点认为,人类菌群定植的起源始于产时,相关研究带来了新的靶点和机遇。

然而,近年来,“产前宫内无菌”的观点受到了挑战。研究表明,胎盘、胎粪和子宫可以检测到菌群,并结合组织中发现的“微生物组学”的组成和功能提出了新的诊断和治疗视角。与此同时,一些学者提出,“菌群”的阳性信号可能来自从材料到检测过程的污染因素,“宫内无菌群定植”已成为一个非常反对的主要科学问题。

过去,研究重点关注羊膜腔内的羊水样本。考虑到妊娠晚期可能出现的临产等因素,研究小组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即自产前可追溯到中孕期,通过获得产前检查阶段的羊水样本。

同时,针对高敏感检测低生物量样本,研究小组设置了多种阳性/阴性对照方法,提出以下重要建议:低生物量样本进行菌群测序检测时,需要同时考虑生物学意义、菌群生态因素、母体免疫状态等因素,研究得出结论:健康孕妇孕期羊水无菌,并在《美国妇产科杂志》上发表。

然而,上述研究引起了进一步的探索:中孕期到晚孕期是否有动态变化?孕妇能否通过中孕期羊水样本获得菌群检测的生物标记物?

因此,研究小组从多个维度设置了两个序列来回答问题:序列1探讨“中孕到分娩”健康孕妇羊水的动态变化趋势;序列2侧重于“感染不良分娩结果”的孕妇,探讨中孕期羊水中是否存在特定菌群。

研究人员前瞻性地列入194例中孕期羊水(排除标准为胎儿畸形、感染和两周内使用抗生素),选择足月未分娩的剖腹产孕妇,并在分娩期间留下51例羊水样本,连同中孕期羊水样本的组成序列1;有22名孕妇感染了不良妊娠结局(早产、组织性绒毛膜羊膜炎)。

结果表明,在需氧或厌氧培养条件下,所有羊水样本均未阳性检测。进一步选择qpcr方法对16S进行检测 rRNA,与粪便和阴道拭子样本相比,所有羊水样本的细菌载量都非常低。与材料提取、DNA提取和扩张的比较相比,检测到的细菌更有可能来自材料提取的步骤。以序列1中孕期羊水为参考,序列2中孕期羊水样本和队列1分娩时细菌载量相对较高。

此外,研究人员还设计了“混合已知菌群组成”的阳性对照,以确定16S RNA检测的可信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比较组间菌群组成的差异,虽然结果提醒羊水多样化增加,阴道拭子菌群组成差异下降,但结合阴性对照分析菌群组成、细胞因子检测没有明显差异,因此,研究进一步证实菌群组成为系统污染,健康妊娠羊水处于无菌状态。

对于序列2,虽然培养没有阳性发现,但16S RRNA测序提醒,妊娠期羊水不同于阴性对照,其特定细菌OTUS组成与阴道拭子没有显著差异。

为了进一步消除假阳性的可能性,研究人员通过去除阴性对照和序列1中孕期存在的菌群,将其纳入同时存在于2个以上羊水样本中的菌群。分析数据发现,解脲支原体占第一位。34周内,孕妇自发早产,胎膜完整,病理提醒组织性绒毛膜羊膜炎。细胞因子检查提醒,与序列1中孕期羊水样本相比,序列2羊水中IL-10明显上升,提醒母体对不同菌群产生免疫反应,中孕期羊水样本的组学检查可能预测不良结果的价值。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8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