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透露,乙烯酮转化为低碳烯烃反应网络及机制

研发家 | 2025-06-01 33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海丰研究小组揭露了与孔道类型相关的乙烯酮(CH2)CO)转化为低碳烯烃反应网络,为CH2CO催化转化学提供了定量机制,有利于高效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最近,《美国化学会志》发表了相关研究。

双功能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分(OX-ZEO)催化剂因其优异的选择性,将合成气转化为低碳烯烃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分子筛成分可以打破传统费托合成中的安卓。-Schulz-Flory(ASF)分布,实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

研究发现,氧化物产生的CH2CO可以扩散到分子筛中,进一步转化为低碳烯烃,作为反应的关键中间体。但CH2CO在原子角度如何转化为低碳烯烃的微观机制尚不清楚,阻碍了OX-ZEO催化剂的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小组专注于丝光沸石(MOR)探索分子筛。结果表明,CH2CO的转换遵循Br?Nsted酸(B酸)位点引起的自催化过程,涉及反应中间体的形成和后续的催化转换,在十二元环(12MR)和八元环侧袋(8MR)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研究小组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反应机制与产品选择性的差异归因于8MR较小的孔道结构对环/长链中间体的形成所施加的热学和动力学限制。

根据第一性原理微观动力学模拟数据,虽然8MR对CH2CO转换有很高的自由能垒,但8MR更容易成为低碳烯烃形成的关键活性位点,因为它对CH2CO压力的依赖性较低。同时,该工作还明确了影响低碳烯烃选择性和活性的重要因素,为优化MOR催化剂提供了理论意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