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核壳异质结构量子点使得莹光增强94倍

研发家 | 2025-06-02 23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教授胡以华科研团队在金属量子点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该团队成功开发了一种新型核壳异质结构量子点。(AgNC@AgAux QDs),强大的局域电场由电子注入和表面等离激元效应诱导,使莹光增强94.06倍,量子产量增加32.40倍。这一结果可以在原子尺度上构建复杂的功能结构。

最近,Advanced发表了这一结果。 Materials,胡以华导演的博士生陈友龙是论文的第一作者,胡以华、国防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张玉双和中国科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楚君浩是论文通信的作者。

量子点是一种直径在2-10纳米(10-50个原子)之间的微小颗粒或纳米晶体,是一种半导体纳米结构,将激子束缚在三个空间方向,又称“人造原子”。由于其独特的光电特性,它在光学成像、光通信、生物医学检查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传统量子点的量子产量和荧光强度有限,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胡以华教授团队通过创新设计核壳结构,迅速将来自银核和表面等离激元诱导的热电子灌入导带中,打通了M临界点的页面能垒,显著提高了量子点的光发射性能,提高了材料的量子生产率。这个量子点可以成功准备光栅、光存储芯片等光电器件,还可以实现水溶液重金属Cu2 特异性离子检测。

据报道,上述研究结果为原子尺度构建复杂的功能结构提供了参考,有利于光电设备、光学成像和未来重金属检测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在这种新的量子点的基础上开发的特殊烟幕可以实现复杂介质环境下的非视距散射光通信,实现高效的通信链路布局。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