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德委员:将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筛查纳入医保支付支付

研发家 | 2025-06-03 22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教授刘思德表示,应提高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筛查医疗保险资金的比例,尽快将安全高效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筛查技术纳入医疗保险。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在疾病治疗与预防配置上存在不平衡。大量医疗保险资金用于不可治愈的晚期疾病治疗,但疾病预防和早期筛查的成本却捉襟见肘,极大地制约了我国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刘思德说。

刘思德说,《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中国需要从以疾病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模式转变为以健康保障为目的的新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国家政策的有效指导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以胃肠道肿瘤为例,指出我国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不足30%,每年死于这些疾病的人数超过60万。早期发现的胃肠癌和癌前病变不仅治愈率高,而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胃肠癌风险人群的筛查费用需要居民自费支付,医疗保险不予支付,导致许多人因经济原因放弃筛查,早期诊断率难以提高。

刘思德指出,在目前的医疗保险支付中,晚期疾病治疗的成本较高,这些疾病往往难以治愈,治疗成本较高。相反,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筛查的成本严重不足,使得大量的医疗保险基金未能发挥最大的健康效益。这种不合理的支付结构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整个社会的医疗负担。

与此同时,刘思德也看到了中国癌症筛查技术的显著进展。他提到,智能手机胶囊胃镜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出现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这些技术可以有效地满足大规模胃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需要,但由于缺乏医疗保险支持,其普及率和应用效果有限。

为此,刘思德建议:首先,国家医疗保险局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牵头探索重大疾病早期诊断和筛查的防治模式,选择安全高效的国内适宜技术,依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试点探索;其次,具有健康经济优势的适宜技术应及时纳入国家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居民参与疾病早期诊断和筛查的积极性;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奖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持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刘思德说,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筛查在医疗保险基金中的比例,促进我国医疗模式向以健康保障为目的的新模式的转变。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22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