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揭示了鱿鱼“偏食”的秘密

研发家 | 2025-06-07 33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林东明、教授李纲团队发现,鱿鱼在个人水平上具有很高的“食性特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口味会变得更加“挑剔”,并暴露了鱿鱼“偏食”的机制。3月5日,相关研究发表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上:生物学科学。

鱼的食性特化是指鱼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特定类型食材的高度依赖和适应能力,这是自然选择与生态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鱿鱼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点认为,鱿鱼是“来者不拒”的捕食者。

为了量化鱿鱼的“偏食”水平,研究小组以阿根廷滑软鱼为主要案例,并采用了“个人特化指数”(ISI)“衡量指标。ISI的范围在0到1之间。数值越大,越“偏食”。鱿鱼的ISI值一般在0.70以上,成年鱿鱼的ISI值越高,繁殖投入越高的个人越“偏食”。

值得一提的是,鱿鱼在繁殖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为了有效地获得能量,这些个人经常选择能量密度更高的食物。这种“偏食”行为不仅减少了与其他鱿鱼的竞争,还提高了能量获取效率,为繁殖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储备。

与此同时,水温是决定鱿鱼行为的重要环境因素,水温的变化也会改变食物资源的分布。为了适应环境的起伏,鱿鱼将通过“偏食”来优化资源开发,减轻竞争压力。

林东明指出,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鱿鱼的饮食生物学,而且为揭示个人饮食特化如何影响种内竞争、提高能量获取和提高适应性提供了新的观点,对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渔业发展政策,支持鱿鱼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