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式脑机接口可以修复患侧的运动功能

研发家 | 2025-06-22 33

近日,我国完成了全球首个介入式脑机接口协助患侧运动功能修复实验,展示了我国脑机接口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能力,标志着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精准控制、神经重建、智能康复等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中风、瘫痪、渐冻等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康复希望,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水平。

据研究小组介绍,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是一名67岁的男性患者,因脑梗死导致左肢瘫痪半年。传统的治疗方法没有希望恢复。在高精度DSA图像的引导下,项目组通过颈部血管介入微创手术,将支架电极导入患者相应的颅内血管壁,将无线传输和供电设备植入患者皮肤,从而实现脑电信号采集和信号的无线通信传输,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介入式脑机接口设备自受试者引入脑血管以来,术后无感染、血栓形成等情况,系统性能稳定,完成了脑电信号的精准采集和交互控制。

在治疗实验过程中,团队实时计算和调整刺激导出,通过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与功能性电刺激技术的结合,形成“中枢-外周-中枢”闭环反馈,在辅助运动训练的同时增加神经可塑性,从而帮助患者实现更稳定、更自然的肢体运动。目前患者左上臂已实现自由抓取、服药等日常动作,整体运动功能大大改善。

该研究由南开大学教授段峰团队牵头,在天津健嘉康复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天津光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联合三博脑科医院教授林志雄、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教授吴成翰依托南开团队自主研发介入式脑机接口系统,以及林志雄团队在神经外科领域的浓厚基础及其在脑机接口领域的临床实践经验完成。

本实验是段峰团队在获得世界上第一个介入式脑机接口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世界上第一个介入式脑机接口传感器血管取出实验突破性成果后的第一次介入式脑机接口身体临床实验,成为介入式脑机接口真正走向临床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作为未来的新赛道,脑机接口是前瞻性、颠覆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本实验的成功不仅验证了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为后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段峰表示,未来将继续推进介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的临床前瞻性研究,开展临床试点招聘工作,增加临床应用案例,探索更多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帮助康复的新路径。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