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平台逆转最“毒”乳腺癌免疫耐药困境

研发家 | 2025-06-26 33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邵志敏、江一舟团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逆转免疫疗法耐药性的临床研究平台“振兴”,以前的免疫疗法耐药性,随后几乎“无药”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色甘酸钠”免疫疗法创新靶向免疫疗法战略临床研究,将患者治疗效率从10%左右提高到50%。6月25日,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医学》上。

乳腺癌是世界上女性患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三阴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体的15%,因其恶性程度高、存活时间短而被誉为最“毒”乳腺癌。以PD-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已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重要治疗方法,但超过50%的患者会有免疫疗法耐药性。

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和多模态数据分析,研究小组整合了亚洲、欧洲和美国患者的多维信息,构建了第一个匹配免疫疗法疗效的初步三阴性乳腺癌高分辨率检测序列,准确识别复杂的乳腺肿瘤微环境控制网络。

实验结果表明,三阴性乳腺癌肥大细胞具有显著的系统异质性和表面可塑性,不同人群中有三种状态,其中抗原肥大细胞浸润水平与抗PD-1免疫疗法的临床效益有关。抗原肥大细胞可以发挥抗原吞噬、加工和呈现的全链功能,激活肿瘤特异反应性T细胞。进一步,研究小组建立了相应的小鼠模型,验证了三阴性乳腺癌“肥大细胞-CD74-肿瘤反应性T细胞-三级淋巴结构”的正反馈渠道。

进一步,研究小组包括48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发现基线肿瘤抗原肥大细胞浸润是抗PD-1免疫疗法的独立预测因素。此外,研究小组结合6种小鼠模型和100多种器官混合培养模型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发现临床常用的抗过敏药色甘酸钠具有促进抗原肥大细胞功能和逆转免疫疗法耐药性的潜在实用价值。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启动了“振兴”临床研究平台。本研究患者中,100%接受过免疫治疗,100%接受过紫杉化疗药物,90%接受过抗血管靶向治疗,40%接受过3个转移灶,30%接受过2线以上治疗,目前临床上几乎“无药可治”。研究结果表明,联合使用色甘酸钠靶免联合方案的肿瘤客观缓解率达到50%,治疗效率提高近4倍。同时,联合方案安全可控,未观察到新的不良反应,可实现临床安全管理。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33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