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的能效!Li-CO2电池技术的中国团队创新

研发家 | 2025-06-27 44

近日,Xi交通大学化学学院在德国应用化学中发表了《晶格压缩驱动的电子局域化与Ir-O耦合作用协同实现超低电位Li-CO2电池》的研究成果(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事实上,Xi交通大学化学学院硕士生肖时代是本文第一作者,Xi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教授丁书江和副教授杨国锐是通信作者。Xi交通大学化学学院是第一通信单位。

化石能源的持续消耗导致大气CO2浓度急剧上升,加剧了温室效应、海洋酸化等连锁生态危机。为了构建以碳中和为导向的绿色能源体系,需要开发兼顾碳固定和储能功能的前沿技术。锂-二氧化碳(Li-CO2)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极高(1876) Wh kg-1)以及CO2资源利用的特点,成为深海检测、地外基地等封闭高CO2环境的理想供能方案。

团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Li-CO2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与放电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目前系统中有三种典型的反应路径:以Li2C2O4为最终产品的路径需要特定的催化剂诱导;Li2CO3和CO3的高耐化学性受制于Li2CO3的高耐化学性,无论是以Li2CO3和C为主要产品的路径还是以Li2CO3为主要产品的路径。这种宽带间隙绝缘物不仅直接提高了电化学反应的热学势垒,而且其高结晶度的致密沉积特性显著抑制了CO2ER动力学。因此,Li2CO3如何通过催化剂设计实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团队提出了加快CO2RR的电子局域化,从而加强Ir-O藕合,诱导低结晶Li2CO3产品,从而优化CO2ER流程的晶格压缩策略,这一策略促使Li-CO2电池完成了极低的过电位(0.33) V)而且能量效率极高(~88.7%),而且在电池运行超过1100小时后仍然可以维持3.3. V型充电电位稳定,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最佳性能。

团队通过使用一系列原点/非原点表征和理论计算,揭示了晶格压缩引起的配位环境变化,从而增强了电子局域效应,加速了催化剂表面附近的Li。转移,使其迅速参与CO2RR过程,从而加强Ir-O耦合作用,调整Li2CO3分子的对称性,降低其低结晶度,最终促进其高效分解。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R&D计划和云南省新能源材料创新联合体项目的支持。论文的表征和测试得到了Xi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分享中心的支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44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