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淡水真菌新添42个物种
研发家 | 2025-07-02 0

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条件是培育细菌多样性的珍贵沃土。近日,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团队首次系统地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淡水真菌的多样性。该团队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座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系统发展框架,识别了84个淡水子囊菌分类单元,发现了3个新科目、5个新属、42个新类别、12个中国新记录物种和30个已知物种的新分布范围。研究成果发表在《真菌多样性》中。

淡水木生真菌是一种专业或腐烂的天然真菌,主要栖息在淡水环境中,如浸没的木材、枯枝和枯叶,在生态系统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淡水木生真菌通过有效分解木质素和纤维素,释放出丰富的营养成分,从而显著提高水域的生产力,促进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绿色生态。更重要的是,一些物种可以产生生物活性明显的化合物,它们表现出抗菌、抗肿瘤和抗氧化的特点,为生态保健和人类医学提供了潜在的研究对象。

2019年至2024年期间,杨祝良团队在西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迪庆州、怒江州、保山市、四川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收集了3000多个水生真菌样品和700多个菌种。研究小组利用多基因联合分析更新了囊菌纲和粪壳菌纲的系统发展框架。所有样品都是根据形态特点进行精确鉴定的,明确了青藏高原84个淡水子囊菌分类单元的系统地位。
研究小组在青藏高原工作。图片由昆明植物提供

研究小组在青藏高原工作。昆明植物提供的图本研究发现了三个新科目:顶黑孢科(偏矮菌目)、长喙壳科(格孢腔菌目)和西藏菌科(扁豆孢目)。同时,还描述了五个新属:顶黑孢、链墙孢、透明双孢、长喙壳和西藏菌。这些新属的命名和描述是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发育的详细证据,以确保它们在分类学中的准确定位。

研究还发现了42个新品类,如高海拔顶网孢、高草原顶生孢、亚球顶黑孢等。,这不仅展示了青藏高原菌的多样性,也揭示了它在生态系统中的独特作用。

除了新科目、新属和新品类的发现,研究还记录了12种中国新记录类型,包括括梨棒链孢、异形棒孢、倒卵棒孢、粗柯达、中毛拟海球壳、舟形詹氏菌、弯生侧囊孢、泡状枝瓶霉、小孢多孢菌、大果梗红提孢菌、粘性瓦纳克里孢菌和水生瓦尔加菌,为了了解这种真菌的地理分布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本研究还揭示了青藏高原暗褐小孢目的多样性。目前6个属中有5个属分布在青藏高原,泰国清迈林赐孢首次在海拔5277米的淡水生活中发现,刷新了最高海拔分布记录,可以培养水生真菌。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