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开发出分离性能可切换的石墨烯智能分离膜

研发家 | 2025-07-02 0

智能膜与主动分离技术是膜探索的新兴领域,可以在外界的刺激下实现分离特性的可逆调控。近日,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苏阳、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赵金平、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张宁等合作发现,将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片混合组装成复合膜,可将原本对溶剂刺激无响应的氧化石墨烯和石墨烯膜转化为对溶剂类型有明确响应、可切换分离性能的智能膜材料。《自然-通信》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膜在水和甲醇中的分离性能是一致的(截留分子量为每摩尔319克);石墨烯膜没有明显的分离性能;水中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复合膜的截留分子量与氧化石墨烯膜相同,但甲醇上升至每摩尔960克,溶剂响应的分离行为可以在水和甲醇之间快速可逆地转化。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复合膜应用于智能分级分离。通常,含有三种分子的溶液至少需要两种膜材料才能实现分级分离。然而,在这项研究中,单层氧化石墨烯/石墨烯复合膜只能通过转换溶剂来调节分离性能,从而实现三种分子的高效分离。

研究小组通过分析智能薄膜中水和有机溶剂的渗透通量和溶剂粘度之间的依赖关系,发现薄膜中两者的传质通道不同,从而揭示了可切换分子筛分行为不是由于传统的“随溶剂变化的孔径”,而是由于传输路径的变化。他们发现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纳米通道主要发生在水中;然而,在有机溶剂中,氧化石墨烯-石墨烯的异质传质通道被切换到。

根据理论计算,由于通道表面对有机溶剂的限域增强吸附和有机溶剂分子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异质通道结构增溶,从而在有机溶剂中表现出截留分子量增加的独特分离特性。

在研究相对成熟的氧化石墨烯膜系统中引入石墨烯,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智能分离行为,可以切换溶剂。研究揭示了纳米异质通道内界面吸附和溶剂网络在限域传质和分离中的关键作用,为智能响应膜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