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发文!最年轻学科,加速布局!

研发家 | 2025-08-29 0

8月28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对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工作作出系统部署。

《方案》提出,实施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行动,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快速布局一批学科专业点;实施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孵化行动,布局建设一批示范性学科交叉中心;实施存量学科专业优化行动,对社会需求明显不足、培养质量下滑、办学条件不足的学科专业点进行预警并提出整改要求。

 

相关文章链接:

名单确定!11省急需本科专业,出炉

7成找不到工作!178个专业,被预警!

 

事实上,建设学科交叉中心早已纳入教育部的规划设计中。2023年12月,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发布《深入推进分类发展,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一文,明确提出要建设学科交叉中心,为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开辟特区。2024年11月,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报告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工作情况,在总结“双一流”建设8年多来取得的显著成效时提到,布局建设16个学科交叉中心。这意味着,学科交叉中心的阵容正在扩大。

 

中心布局,全国落子

 

在政策持续推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各地高校的学科交叉中心试点也在稳步推进。为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教育部多次赴高校调研并召开交流会,推动学科交叉中心从“文件”走向“落地”。

 

2023年5月,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调研推进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围绕如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进行交流。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指出,建设学科交叉中心的主要任务在于聚焦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研创新、管理机制等制约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环节和制度政策,鼓励高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做出可复制的样板,也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储备人才。

 

一年半后,2024年11月,同济大学迎来了学科交叉中心建设交流会,此次会议围绕学科交叉中心的建设模式、资源配置、科研组织以及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会议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吴刚表示,各高校要充分重视学科交叉中心建设,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持续探索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

 

值得关注的是,两次会议的参会高校均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这类高校享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以及较大的学科设置权。因此,会议强调,在建设学科交叉中心方面,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要起到表率作用,积极探索开展试点建设工作。

除了教育部层面的建设外,各地也在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学科交叉中心的发展路径。

 

2024年,江苏省启动了首批学科交叉中心试点,12个江苏高校学科交叉中心入选首批试点建设项目。试点聚焦拔尖人才培养、原创成果培育和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期两年,期满由省教育厅评估,对成效突出的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2025年7月,试点建设过半,江苏高校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学科交叉在学科专业调整中的重要性,要求各校统筹推进,构建跨学校、跨学科的“学科链”,加强有组织的科研与人才培养。

 

南京林业大学依托竹木资源和材料科学优势,建设生物质先进功能材料学科交叉中心。校长勇强在推进会上介绍,学校在竹木资源定向培育,生物质碳材料、高强结构材料和光电材料等方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海大学水安全学科交叉中心以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优势为基础,聚焦“水利数字孪生”“水安全智能装备”等方向,融合新一代信息科学、新材料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突破水灾害预测、水工程安全、水生态治理等核心技术,打造多学科驱动的“水利+”交叉平台。

 

无论是教育部牵头的全国性布局,还是江苏等地率先探索的地方试点,都在推动学科交叉中心从规划走向实践。随着更多高校加入,这一新兴建设平台正在不断向多元化拓展,也为交叉学科的发展积蓄着更强的动能。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