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2025国自然要求:成果论文20%以上要发表在国内科技期刊

研发家 | 2025-09-01 0

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集中申请期项目评审结果,共资助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十类项目53159项。

仅仅一天之后,即8月28日,已有部分获资助人陆续收到《计划书填写通知》。而细心的申请人很快发现,今年的计划书中嵌入了一项前所未有的条款——“本项目研究形成的代表性论文中发表在我国科技期刊上的将占20%以上”

这一新规释放出什么信号?科研人员又该如何应对?
 
  • 政策出台背景:打破“唯SCI”与提升国际话语权

 

这一政策并非突然出台,而是近年来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脉络的延续。自2018年以来,国家连续出台《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直指科研评价中长期存在的“唯SCI”倾向

 

同时,中国科技期刊虽然数量众多,但整体质量和国际影响力与国外顶级期刊仍有差距。据统计,中国科研人员发表的SCI论文中,仅不到10%发表在国内期刊上。这种“两头在外”(研究经费来自国内,优秀成果发表在国外,最后再高价购买数据库)的局面,不仅导致巨额资金外流,更制约我国在国际科技舞台的话语权

 

  • 20%指标:硬性要求背后的深远考量

 

基金委此次设置20%的发表比例要求,具有多重深意:

引导科研资源向内倾斜:通过项目资助的杠杆作用,引导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国内期刊发表,助力本土期刊质量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增强学术自主权:减少对国外期刊体系的过度依赖,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构建自主知识传播体系,保障国家科技安全。

推动评价体系改革:实质性推动科研评价从“唯论文”向“重质量、贡献实”转变,鼓励科研人员重视成果的实际价值而非仅仅关注发表载体

 

  • 配套措施:构建支撑体系而非简单强制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实施并非简单强制,而是有一系列配套措施:

卓越行动计划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已经遴选出一批重点建设期刊,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提升其学术质量和服务水平。

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多个学科领域已经或正在制定高质量科技期刊推荐目录,避免“一刀切”和低水平期刊充数

基础研究评价改革:鼓励代表性成果评价,不再单纯看重论文数量和期刊影响因子,为国内期刊发表提供制度保障。

 

  • 科研人员如何应对:转变观念与积极适应

 

面对这一新规,科研人员需要:

重新规划发表策略:在项目设计阶段就考虑将部分重要成果投向国内优秀期刊,而非全部瞄准国外期刊。

识别本土精品期刊:关注各自领域的国内顶级期刊(如《细胞研究》、《国家科学评论》等已成为国际一流期刊),将其纳入常规投稿选择。

重视成果实际影响力:更加注重研究成果对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而不仅仅是论文的引用指标。

 

  • 结语:指标是手段,非目的

 

20%的指标要求看似是约束,实则是引导。其根本目的不是限制学术自由,而是引导中国科研生态更加健康、自主、可持续地发展。当中国的科技期刊能够真正吸引和展示全球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时,我们才能在科技强国建设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

这一政策的落地,需要科研人员、期刊编辑部、资助机构和评价体系的协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自信、开放、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学术出版生态。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