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会继续增加

研发家 | 2025-11-14 0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作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系列部署。

  如何贯彻落实相关部署?下一步人社工作将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

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问:如何看待“十四五”时期就业、社会保障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答:“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领航掌舵,以超常规举措应对非常之形势,将民生保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民生保障网进一步织密扎牢。

  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十四五”以来,截至今年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到6032万人,超额完成550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调查失业率前4年均值为5.3%,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5%,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70.8万亿元,累计结余9.8万亿元,保障功能更全面、基金家底更厚实。

  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累计面向92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超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7200万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十五五”时期民生保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全会部署,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围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要求,精心编制“十五五”人社事业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扎实做好民生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让广大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问:如何落实全会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作出的部署?怎样确保实现今年就业目标?

  答:“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为稳就业提供坚实基础。同时,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外部环境变化会带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建议》就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明确一系列政策举措。我们将紧紧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需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推动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广大劳动者好就业、就好业。

  一是积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加强产业和就业协同,支持企业稳岗扩岗,积极培育新职业新岗位,在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发展中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加强就业影响评估和监测预警,研究完善政策储备,综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和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二是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人力资源供需不匹配,是当前我国就业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我们将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以“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为牵引,提升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完善人力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推动服务向基层下沉、向困难群众倾斜。

  三是稳定和扩大重点群体就业。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会继续增加,我们将多措并举拓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强化择业和用人观念引导。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稳定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务工收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精准援助,兜牢民生底线。

  四是营造公平有序就业环境。加快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立法,完善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完善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消除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

  今年以来,党中央把稳就业摆在“四稳”首位,出台实施一系列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1至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5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2%,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用足用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支持政策,着力挖潜力、稳岗位、保重点、强培训、优服务,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问:“十五五”时期,社会保障面临什么新形势?如何落实全会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作出的部署?

  答: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截至2024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2亿人,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结构变化带来长期挑战,新型城镇化凸显结构性问题,就业方式多样化催生一些新课题。“十五五”时期,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繁重。

  我们将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可持续性、公平可及性、安全性、便捷性、规范性。

  一是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并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强化“保基本”功能定位,积极推动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深入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稳步调整社保待遇水平,更多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二是扎实推动高质量参保。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深入研究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等群体面临的社会保障不足问题,提高参保率,稳步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失业、工伤保险覆盖面。

  三是提高基金长期支撑能力。健全社会保险精算制度,继续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社保基金长效筹集、统筹调剂、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机制,保持打击欺诈骗保行为高压态势,夯实社保基金物质基础,促进制度运行安全可持续。

  四是提升社保服务水平。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优化全国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推进社保经办管理服务均等可及、智慧温暖。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问:如何把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答:《建议》就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任务也对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提出新要求。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立足职能职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一是提高人才培养培训针对性。围绕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突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未来重点领域,实施大规模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行动。突出抓好青年人才培养,及时发布“高精尖缺”人才需求目录,推动博士后项目、政府特殊津贴等向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和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构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大力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

  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持续深化职称、职业资格、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等制度改革。扎实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全面推行“新八级工”制度。推动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办好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

  三是完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深入挖掘老龄人力资源潜力,推动发展银发经济,持续增加妇女劳动就业,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定劳动参与率。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