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玉:聚焦供需适配构建全链条监测体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建设迈向新征程

研发家 | 2025-11-14 0

2025年全国高校招培就工作交流大会“招培就数据联动分析研讨会”分会场在南京召开。中国教育在线就业数据业务部负责人王海玉在会议现场作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的主题分享。报告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入手,系统阐述了就业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矛盾及毕业生择业观念转变等核心问题,并提出了以构建就业质量监测体系和“招-培-就”一体化联动机制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202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突破 1200 万,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为破解岗位供需错配、学历通胀与求职观念差异带来的就业难题,中国教育在线提出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体系,通过 "招 - 培 - 就" 一体化联动机制,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就业市场呈现结构性变革供需适配成核心命题

  数据显示,2024 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稳定。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岗位收缩,制造业、AI、新能源等领域需求激增却面临人才供给不足;64.2%的毕业生实际进入民营企业就业,与 9.2% 的意向占比形成显著差距;传统专业人才过剩与新兴领域人才短缺并存。

  毕业生择业观念正发生深刻转变,个人职业发展(30.16%)取代薪酬福利(14.62%)成为首要考量因素,专业对口度、成长路径、工作生活平衡等要素的重要性持续上升。这种变化背后,是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适配度问题,也催生了对科学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的迫切需求。

  监测体系破局 "唯就业率" 构建全周期评价维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监测体系打破传统单一就业率统计模式,构建起涵盖 "硬数据 + 软数据" 的全维度评价框架。该体系以毕业生离校后 3-5 年为完整反馈周期,通过关键节点跟踪调查,生成《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人才培养评价报告》等六大核心报告,实现对就业质量的动态监测与持续优化。

  监测指标既包括毕业去向落实率、就业结构、薪酬水平等客观数据,也涵盖就业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工作幸福感等主观感受;同时聚焦人才培养匹配度,设置专业对口率、能力达成度、用人单位评价等核心指标,全面衡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成效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专业结构优化提速新兴领域人才供给增强

  为响应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需求,高校专业设置正从 "规模扩张" 转向 "结构优化"。2024 年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 1839 个,撤销 1428 个、停招 2220 个,撤销停招数量大幅超过增设数量。新增专业集中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兴领域,其中人工智能专业近五年新增 406 个,成为最热门专业。

  与之相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共事业管理等 10 个专业因课程设置滞后、定位模糊等问题,近五年撤销数量均超过 90 个。《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到 2025 年将优化调整 20% 左右学科专业布点,进一步强化专业与产业的对接。

  "招 - 培 - 就" 联动发力构建质量提升闭环

  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形成 "招生 - 培养 - 就业 - 职业发展" 的闭环联动机制。通过生源质量与就业质量联动、就业意向与就业实践联动、培养过程与就业效果联动等五大关键联动,实现人才培养全链条的动态优化。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监测体系推动高校缩短课程更新周期,增加跨学科课程与校企合作课程占比,提升实践课程学分比重;在资源保障上,强化行业背景师资引进与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科研与实践项目参与率。针对不同专业特点,体系建立红、橙、黄三级预警机制,为专业调整、招生调控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教育在线相关负责人表示,就业质量监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将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从 "供给导向" 向 "需求导向" 转变,助力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未来,这一体系将持续深化数据应用,完善联动机制,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据了解,由中国教育在线举办的2025年全国高校招培就工作交流大会于11月5日-7日在南京举行。大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教育主管单位以及高校的近1500位老师和教育界的近20位重磅专家、学者出席,共同研讨数智化助力高校人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此外,大会同期举办的“数智赋能招培就科技展”也成为本次盛会备受瞩目的焦点,吸引了众多院校老师莅临参观交流。展览精心设置了智慧招录、智慧培养、智慧就业、智慧宣发、智慧数据、科技互动体验以及智趣工坊等七大主题展区,系统性地呈现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招生宣传、生源精准分析、学科专业动态优化、就业服务提质增效等关键环节的前沿应用与创新实践,为高等院校在招生、培养与就业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与成熟解决方案。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智慧就业专区全新推出的“就业赋能一体机”及求职技能系统化解决方案,以“生涯规划-简历优化-面试实战”为核心,构建了贯穿求职全程的赋能体系,致力于打造高效、精准的一站式求职加油站,助力学子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会议设立本科高校分会场、高职(专科)院校分会场及书记校长分会场、民办高校招培就联动研讨会、招培就数据联动分析研讨会等多个平行板块,聚焦不同类型高校需求和不同业务场景,促进高校间的深度交流与协作共赢。大会还特别设置了“数智赋能招培就科技展”,设立智慧招录、智慧培养、智慧就业、智慧宣发、智慧数据、科技互动体验、智趣工坊七大展区,全面展示中国教育在线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高校招生宣传、生源分析、专业优化、就业服务等环节的创新应用。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