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科学家”郭伟诸多虚假身份被揭穿,与其合发论文第一作者:我们与他不熟,挂名是为满足毕业条件

研发家 | 2025-11-24 0

从一位注册多家材料公司的商人,到包装成拥有海外科研经历的“国际纳米材料知名专家”——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郭伟的诸多虚假身份正被逐一揭穿。这场围绕其学术造假的打假行动,仍在持续发酵。

今年7月,江苏科技大学发布的宣传文章《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郭伟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写道:在纳米结构理论创新领域,郭伟创建首个梯度纳米结构深度理论模型,揭示纳米孪晶可控生长机制,发现3种新型金属纳米结构及其变形机制,累计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被引60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1350次,7篇论文入选国际期刊热点论文。作为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郭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主持开展18项国际科技合作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近3000万美元。

然而,澎湃新闻通过公开的学术平台检索发现,郭伟入职江苏科技大学这两年来仅发表过一篇署名文章,即《Study on 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NiCoCrFeyMox High-Entropy Alloys in Chloride Environments》。

郭伟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图源:《Materials》期刊郭伟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图源:《Materials》期刊

该论文于今年9月30日刊发在《Materials》期刊上,郭伟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是江苏科技大学的一位学生,其他合作者来自钢研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深圳)有限公司(Research Institute of Advanced Materials)、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1月23日晚,上述论文第一作者回应澎湃新闻表示,“那篇文章是我和钢研的同事一起完成的,挂郭伟名字只是为了满足毕业条件,我们和郭伟不熟。”

该论文第一作者解释,他是江苏科技大学的硕士生,当初因为郭伟招不到学生,郭伟就从其他老师那里把他和另一位学生要了过去。但他们参与了“联培”计划,研二就去了其他高校和单位,因此他跟郭伟没怎么接触过。

“文章带他(郭伟)名字只是因为我们学校要求(署名)必须有学校导师。我一直在外面,其他的问题我不清楚。”该学生说道。

此前澎湃新闻曾报道,郭伟早年长期在长三角地区活跃,注册了多家与材料相关的小微企业,其中部分已吊销。同时,他频繁现身于江浙沪的各类学术论坛,高调与多位学者专家合影,以此进行自我包装。

2023年,凭借伪造的高端履历,郭伟加入了江苏科技大学。实际上,在入职前的2021年至2022年,他名下公司已因劳动仲裁纠纷,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公布公告显示,今年郭伟牵头申报了6项专利,合作者中包括江苏科技大学校内领导干部。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发布通报称,经调查取证,认定郭伟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除聘用协议,妥善安排其团队师生,并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21日,郭伟爱人向澎湃新闻确认,郭伟目前已被关押在镇江市看守所,但其表示无权评价郭伟的任何行为。

江苏科技大学深夜通报“郭某学术造假事件”:认定其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解聘

江苏一高校教授被指履历造假、侵占科研经费,学校:涉事教师已离职,正在调查,当地警方介入

来源 | 澎湃新闻 红星新闻 央视新闻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