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高校官宣:不予安排住宿

研发家 | 2023-12-13 0
日前,中国新闻网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多所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部分研究生提供住宿。这些大学的做法,引发不少关注与讨论,不乏有人质疑其行为的合理性。
 

多所高校明确不予安排住宿

 
例如,厦门大学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被录取为非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硕士研究生除外),学校不予安排住宿。
 
其中,部分高校明确不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住宿。例如,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南京大学明确,2024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原则上学校不提供校内住宿,学生需自行安排住宿,学校给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适当的交通补贴。
 
也有部分高校对全日制硕士生实行自愿申请制。湖南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明确,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住宿实行自愿申请制,学校根据现有的宿舍资源,在一定范围内提供房源给新生选择。
 
▲某高校大学生在宿舍楼下排队办理入住手续。图/新华社
 

学生:高校的学术成就是选择关键

 
 
在江苏某高校专硕就读的小姜告诉记者,考上研究生之前,她给自己定下的租房预算是1200-1500元,最后,她在距离学校10分钟通勤时间的地方,租到了月租1300元的房子。
 
“报考的时候,我也考虑过住宿的问题,但因为学校的学术成就和地位很高,我非常向往它的光环,所以可以忽略这一点。”小姜提到,自己在报考时也与家长沟通过,他们一致认为只要能考上,在外租房也是可以的。
 
在读期间,小姜每个月可以领到200元的交通补助,这笔交通补助是为专硕生提供的,虽然不能抵消租金,但能够缓解她在学生时期的经济压力。
 
“这可能是一个大趋势。”小姜认为。
 

专家:提高管理水平

妥善安排学生宿舍

 
针对多所高校宣布不予安排住宿的现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住宿资源有限的问题显现;另一方面,硕士生作为成年人,高校不为其提供住宿的风险相对较低,因而会选择让硕士生自行安排住宿。
 
高校宿舍资源紧张的矛盾最终将归往何处,如何解决?专家们对此观点不一。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冯帅章曾指出,因为扩招而造成校舍不足、设施紧张等短期问题,只是高校扩招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具体难点,需要各大高校通过增加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来解决。妥善安排学生宿舍,高校责任不容推卸。
 
而另一边,变革高校住宿管理方式、部分剥离高校的住宿提供职能的解决方式也在业界有一定呼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当前中国高校的学生住宿还是由学校提供,普遍实行寄宿制,而这种寄宿制管理方式,已明显不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对于不应由大学承担的责任,该剥离的迟早要剥离”。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熊庆年则表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进程中,完全依靠公共财政支撑并不现实,市场化又存在管理风险。“需要思考如何在高校宿舍资源提供的公共性和市场化之间寻找到一个稳妥的解决方案。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熊庆年说道。
 
 
中青评论
 
有专家学者认为,从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国内各大高校不再给全体研究生统一安排宿舍,是未来的趋势。但是,在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下,公办高校要坚持公益属性,这些知名高校有责任积极回应公众的期待,为学生提供住宿服务仍有必要。
 
即便在短期内校内宿舍“周转不灵”,只能让学生住到校外,高校也不能“撒手不管”,而要做好衔接,为学生寻找住宿资源提供帮助,尽可能安排平价的校外住宿资源。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在兴建新校区或改建旧校区,随着校区扩建与住宿资源的丰富,学生宿舍紧张局面并非无解的难题。
 
当前,高校在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事先告知学生宿舍分配情况,考生不妨结合经济条件,审慎考虑报考学校和学位类型,作出符合个人实际情况的选择。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