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开发人工智能系统,解决眼底筛查问题
日前,记者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医院眼科主任医生陈有信带领相关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基于超广角眼底图像的研究团队(UWF)WARM人工智能系统具有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准确识别25种眼底疾病,智能生成转诊建议,为眼底疾病筛查和分级诊疗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发表在Cell上 Reports Medicine。
受鱼群效应的启发,他们提出摩擦纳米发电机阵型
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张生与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许可课题组合作,提出了一种鱼群效应摩擦纳米发电机,基于鱼群游动过程中的个人协同能量传递机制。(TENGs)阵型用于捕捉和利用液体能量。这种设计策略不仅为TENGs阵型的优化布局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陆地或水下多体运动编队的设计等项目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纳米能源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历史性突破:211大学,首次以第一单位发Nature子刊!
7月1日,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贾鑫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5.7)上发表题为“Facilitating carrier kinetics in ultrathin porous carbon nitride through shear-repair strategy for peroxymonosulfate-assisted water purification”的研究成果,在光催化农药污染物绿色去除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石河子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颜宁:创始院长也没那么难,自己白天搞行政、晚上做科研
许多人对这一幕记忆犹新:2022年11月,颜宁在“2022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上演讲,并宣布了自己的新梦想:即将辞去普林斯顿大学冠名讲席教授,受邀回国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英文简称SMART)。
新质子幻数出现的原子核质量测量
近日,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中国科学院现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首次精确测量了极少中子核硅-22的质量,发现硅-22中质子数14是一个新的幻数。7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发表了相关成果。
新研究揭示了冰毒伤肺的真相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副研究员谢卫兵团队破解了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引起致命肺高压的“犯罪手法”——一种名为LCN2的蛋白质作为“双面间谍”:在肺部煽风点火引起炎症的同时,偷偷给血管光滑的肌细胞送上“续命丹”,最终导致肺血管增厚,血压飙升。《高血压》发表了相关结果(Hypertension)。
老年人身体健康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进展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王园园和博士生张正在研究老年人身体健康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首次系统地暴露了通过抑郁症状显著提高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机制。《自然-通信》发表了相关成果(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表明,花生株高和枝条的数量性位点
近日,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逆育种团队在《农业科学报》(英语)中取得了研究成果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 正式发布。本研究根据花生株高和发枝的相关特点,挖掘出5个多效、数量化的位点(QTL),并分析了多效QTL的遗传基础(“多基因连锁”或“一因多效”)。挖掘出三个主要效果的定量位点,为花生株型特征的有效遗传改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揭示了大豆耐盐碱的关键机制
脱氢酶苹果酸(MDH)它是一种在植物中广泛表达的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中起着关键作用。近日,东北农业大学农业学院大豆遗传改良团队陈庆山研究小组在《农业科学报(英语)》中的研究成果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 正式发布。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分析对大豆MDH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发现MDH家族成员的转录水平在非生物胁迫(干旱、盐碱)和激素处理下明显提高,时空特异性明显。
研究表明,抑制马感染性贫血病毒分子机制
最近,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发现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编码一种新的辅助蛋白S4,并揭示其促进病毒复制的生物功能。相关研究成果在《国家科学院》杂志上发表(PNA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