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神经干细胞只存在于大脑和脊髓中。然而,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所科学家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表示,他们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神经干细胞——外周神经干细胞,超出了老鼠的中枢系统,这为神经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该论文于10日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
据16日的《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团队首次展示了一种集成在芯片上的皮秒级中红外激光脉冲发生器,无需外部组件即可运行,可在数小时内稳定产生覆盖关键气体吸收带的光谱。这种新型激光器有望加速高灵敏度、宽光谱气体传感器的研发,为环境监测提供更高效的检测工具,还可为医学成像领域带来新型光谱分析技术。
为推动中外青年科技人文交流、促进务实国际科技合作,科技部于2013年启动并实施了国际杰青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到我国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开展短期科研工作。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帮助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继续推进原工程培训中心转型升级,更名为工程实践创新中心。该中心全面开放共享沙河高等教育园区各部门和高校,以“以综合平台为基础,以工程实践为基础,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工程素质和能力”为教育理念,构成了基础工程实践和创新平台,面向全校各部门的多学科交叉,构建了基础工程理解、基础工程实践、前沿技术发展和综合创新培训四个层次的进步工程。
4月18日,中新网西安(记者阿琳娜)记者18日从Xi交通大学获悉,学校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信系自动化学院与德国马普植物育种研究所、慕尼黑大学等国际科研团队合作,建立了第一个四倍体马铃薯泛基因组进行单倍分析。相关研究成果在发表时发表《Nature》期刊。这项研究促进了土豆基因组研究的理论和技术创新,解码了85%的欧洲四倍体土豆物种的遗传变异,为智能繁殖和全球粮食安全提供了关键的组织学资源。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无线电管理局)4月18日下午、复旦大学、上海市无线电监测站、杨浦区数据局在复旦大学光华楼联合举办首届全球“AI 复旦大学空间互联网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的无线电竞赛启动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宁波材料研究所)和合作伙伴成功制备了软性钙钛矿/CIGS叠层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为23.8%。连续运行320小时后,该电池仍能保持90%以上的初始性能。
4月15日,荔枝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反映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某发表的论文涉嫌学术不端问题,被指“翻译式”抄袭某英文论文。对此,学院工作人员回应称,该老师已经按照党规党纪和相关的法律条款,处理完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