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自然,公布初审结果时间
注意,4月29日前会公布初审结果。 目前,申请人系统里的状态已经变成了已审核。“已审核”代表啥?
大理洱源非遗进上海交大活动成功举办
4月5日至6日,由大理州文化旅游局、中共洱源县委、洱源县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的“大理洱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交通大学”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圆满结束。活动的主题是“一起去山海,遇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跨等位基因频率谱的心力衰竭的常见变异和罕见变异遗传结构
由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Scottt组成的跨等位基因频谱心力衰竭的常见变异和罕见变异遗传结构 M. 经过不懈的努力,Damrauer研究小组取得了这一成果。这项最新研究成果于2025年4月7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实干见物”:太空种稻养鱼,筑梦星际生存
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几乎每艘宇宙飞船都将配备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空间生命科学仪器团队的实验部件或试验模块,从天舟系列货运宇宙飞船到神舟系列载人宇宙飞船。
新工艺可控制活性污泥脱水过程中的凝胶污染
最近,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张维民队在污泥处理膜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提出了紫外线/电氧化的新原点。(UV/E-Cl)在活性污泥脱水过程中,协助正渗透工艺可以有效地控制凝胶状膜污染。《自然-通信》发布了相关成果。
新方法可以精准解析分子筛铝对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侯广进和研究员陈魁智团队在分子筛铝对分子筛铝过程的识别、量化和影响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二价金属的阳离子(M2))结合定量1H NMR、1H-1H同核测距技术的新方法完成了分子筛中成对铝原子(铝对)和单位点铝含量的精确定量分析,以及不同铝-铝距离或不同孔径的铝对的亚类识别和定量区分。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协会志》中,并被选为内封面文章。
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
北京时间4月7日23时,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全国重点生物学实验室李汉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了最新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外周神经系统中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成果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潜在目标。深圳先进研究院是第一个研究单位。
我国发现植物新种“南岭报春苣苔”
清远4月8日,中新网 (程景伟李远球)广东省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近日在《植物钥匙》全球植物分类期刊上合作(PhytoKeys)苦苣苔科植物新种——南岭报春苣苔,为南岭山地植物多样性宝库增添稀有成员。
研究发现咸海干涸后海床以最大约7毫米每年持续隆起
中新网北京4月8日电(记者孙自法)中亚咸海(咸水湖)干涸后,海(湖)床及周边地表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团队领导的最新研究发现,咸海过去的海床仍然以每年7毫米左右的最大速度上升,这种隆起可以在咸海原中心以外500公里的宽阔区域观察到。
科学家制备出原子级分散的金属氢化物材料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郭建平团队与永江实验室研究员常菲、华中师范大学副教授饶立合作,制备了原子级分散的负荷氢化钡催化剂,在室温环境下实现氢锶同位素交换反应,对甲苯和衍生物进行快速催化。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传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