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欧洲空间局(ESA)欧几里德任务发布了第一批调查数据,为科学界揭开了深空区的壮丽景象。这次发布的数据以三张马塞克图的形式呈现,覆盖了广阔的天空区域,展示了数十万个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星系,并首次对3.8万多个星系和500个引力镜头候选人进行了分类调查。
记者8日从天津大学了解到,学校生命科学学院王涛教授团队发现,由金银花等五种中药组成的“清气固血方”可以通过独特的分子机制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该研究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提供中医治疗方案。国际期刊《中国病毒学》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
3月31日,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捐赠仪式暨苏定强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教授苏定强全额捐赠江苏省基础研究重大贡献奖100万元和单位匹配奖50万元,共150万元,旨在鼓励科技工作者在天文技术领域取得创新成果,开设“天文仪器与技术创新奖”。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卢磊研究员团队领导的最新科研成果,在成功保持金属材料高韧性、高塑性的同时,提出了新的结构设计理念,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该成果于北京时间4月4日凌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谢尔盖·东琴科是俄罗斯物理技术和无线电测量研究所的优势,他最近告诉媒体,俄罗斯科学家预计将在2030年至2032年之间开发前所未有的高精度核时钟。
最新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成人大脑具有产生新神经元的能力,这些新神经元可以集成到关键的运动回路中。这一发现长期以来挑战了成人神经的发生,表明刺激大脑中的祖细胞可能有助于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并为治疗亨廷顿氏病和其他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上海交通大学丁春勇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小胶质细胞STING的激活促进了试验性脑溢血小鼠的神经炎症和病理变化。相关论文于2025年4月8日在《中国药理学报》杂志上发表。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业学院教授葛良法团队通过调节活性氧,揭示了花青素内部乳酸菌丰度的机制,以促进藜藜苜蓿叶。相关成果在《植物杂志》上在网上发表(the Plant Journal)。
德国科学家团队将三种新的苦味化合物从一种深褐色的网状褶皱细菌中分离出来,其中寡孢菌素D显示出惊人的苦味强度,或者已经成为目前已知的最累的物质。这一成就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