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家 |
民族自豪!南非科学家:在夜空看到中国量子卫星的光芒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夜空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卫星闪烁的绿色光芒,然后地面站检测到了信号,通信成功了!”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量子计算教授弗朗西斯科·彼得鲁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回忆了中国量子卫星首次连接南半球地面站的场景。 3月20日,中国与南非研究人员合作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研究小组报告通过卫星实现了相隔12900多公里的量子密钥分发,为实用卫星量子通信组网铺平了道路。

研发家 |
中国科技部深化全球合作新战略:政府与民间双轮驱动如何重塑创新生态?

科技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经费突破280亿元,同比增长23%,政府间合作项目达1674项,民间联合研发中心新增82家。在百年变局与科技博弈交织的当下,中国正通过“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双轨策略,构建开放型创新共同体。这场科技合作的升维战略将如何改写全球创新版图?

研发家 |
破解帕金森病密码!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α-突触核蛋白高精度结构

《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团队成功解析帕金森病关键致病蛋白——α-突触核蛋白的2.1Å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精确锁定11个致病性磷酸化位点。这一发现填补了全球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领域30年的技术空白,为开发精准治疗药物提供了原子级"作战地图"。

研发家 |
促进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AI已成为光明科学城发展的新亮点

目前,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涌动,“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了千行百业的前景。深圳市光明区加快建设世界级科学城,将人工智能列为战略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光明产业科技创新的新亮点。

研发家 |
中国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实现了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的新突破

潘建伟、彭承志、廖胜凯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物理研究所、微型卫星创新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实现了量子微纳卫星与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在单颗卫星通过期间实现了多达100万比特的安全密钥共享。在此基础上,联合团队和南非斯坦陵布什(Stellenbosch)在中国和南非之间12900多公里的距离上,大学科研团队建立了量子密钥,完成了图像数据的“一次一密”加密和传输。这项工作为实用卫星量子通信网络铺平了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于2025年3月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

研发家 |
跨越大陆的量子飞跃!中国突破亚非量子通信技术,构建全球安全网络新枢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在埃及开罗成功完成全球首次跨大洲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实现亚非大陆量子通信链路贯通。这项突破使量子密钥传输距离达到创纪录的1.2万公里,误码率低至0.54%,标志着我国在全球量子通信竞赛中取得战略性突破,为构建"数字丝绸之路"奠定技术基石。

研发家 |
鼻咽癌治疗新突破!中国科学家领航全球免疫辅助疗法,3年生存率提升25%

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我国鼻咽癌新发病例占全球47%,传统放化疗后复发率高达35%。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最新发表在《柳叶刀·肿瘤学》的研究成果显示,新型免疫新辅助治疗方案(GOTTLIEB方案)使Ⅲ-Ⅳa期患者3年无进展生存率提升至91.7%,这项突破性进展正在改写全球鼻咽癌治疗指南。

研发家 |
最新消息!国内最大超导磁体动态测试设施建成

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子系统“聚变堆中心螺管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建设运行,完成首轮测试实验,最大测试电流达到48kA稳态,设计值超过47kA。

研发家 |
新时代人工智能AI教你开公司 执照“即报即办”

“这是我见过最接近人类运动的机器人。”“它翻过来调整了两个小步骤。太可爱了!”2月23日,深圳中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擎”)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的特技,引起了网友的好评。

研发家 |
AI解锁海岸带地质密码:智能技术如何重塑海洋国土管理新范式?

联合国海洋报告显示,全球30%海岸带正经历地质灾变加速期,传统监测手段存在47%的数据盲区。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华为云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通过AI模型整合多源地质数据,将海岸带塌陷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1%,侵蚀预测时间窗从7天延长至45天。这场地质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联姻,正在改写海洋国土治理的游戏规则。

学术资源免费领取
加微信领取20G科研大礼包!
更有众多热门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