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Quantum 2024年报告显示,全球量子计算机错误率首次降至10^-3以下,成功跨越纠错阈值临界点。这项突破使逻辑量子比特保真度达到99.9%,相当于每千次操作仅出现1次错误。在谷歌、中国科大等团队验证下,量子计算正式迈入可扩展实用化阶段,全球科技产业迎来算力革命临界点。
近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刚毕业半年多的“00后”向母校学术工程部门的科技创新团队捐款5万元。虽然金额不多,但这位名叫仲泰的“00后”去年毕业创办的科技媒体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
《自然》期刊最新统计显示,全球78%的学术论文因写作问题被拒稿,其中结构性缺陷占53%,学术规范失误占32%。本文基于对全球TOP100高校写作中心的调研,结合人工智能与学术伦理前沿趋势,揭秘高质量论文的底层逻辑与创新法则。
科技日报北京3月20日电(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迈出了创造新型光热材料的重要一步:他们首次实现了利用电流激发声子极化激元的新机制,为开发更低成本、更小的长波红外光源和更高效的冷却设备开辟了新的途径。
近日,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副教授的相亲信息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起被称为“副教授选妃”的事件,不仅在学术圈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对学术界师德师风问题的深刻反思。
2025 年 3 月 13 日,中国工程院召开 2025 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暨警示教育大会,强调要从严惩处干扰院士增选纪律的各类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增选氛围。这一举措再次凸显了我国院士制度改革的决心与力度,也让人们看到了院士制度在“严选”之下的新气象。
2025年3月20日,备受学术界关注的中科院分区表正式发布,这一事件在学术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中科院分区表作为科研人员评价期刊质量和影响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其分区结果对科研工作者的论文发表选择以及学术评价体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全球每年因耐药真菌感染死亡人数突破150万,现有药物对耳念珠菌的临床失败率高达68%。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发表重磅成果,报道新型抗真菌化合物SM-1,其针对耐药菌株的清除率较传统药物提升23倍,且肝肾毒性降低90%。这项突破为深陷耐药困境的临床治疗带来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