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岁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

研发家 | 2024-01-31 0

4年多前,86岁的陈崇希教授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1月15日,91岁的他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提交的结题报告,校方审核后已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陈崇希教授提交的结题项目名称为:Dupuit稳定流模型及Theis不稳定流模型的改进——具入渗补给条件及其拓展探索。这是他在2019年8月16日时年86岁时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

“其实项目只用两年多时间就做完了,后面基本上是拓展研究。”陈崇希教授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地质研究所前所长,长期从事地下水动力学与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于这次按时结题,他觉得稀松平常。他希望“90后”的自己能继续进行该项目的拓展研究。

2005年,72岁的陈崇希正式退休。退休后,他继续做科研、写教材、发论文,至2020年已经发表18篇论文,出版了《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及《地下水溶质运移理论与水质模型》等3本教材

 

“每天一小时唱歌,一小时散步,工作4小时。”在北京的寓所,陈崇希的退休生活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就在今年学校举办的元旦晚会上,91岁的陈崇希还独唱了《沁园春·雪》。

 

“退休后,我的科研工作并没停下来。”陈崇希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退休后,他先后提出了3个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当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退休人员不能申请项目,于是他让他的几位“老学生”来申请,自己则作为主要参加者。在2006年至2012年间,陈崇希先后参与并完成了“地下水向自流井流动机理及模拟研究”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华北某地地下水超采,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这让一辈子从事地下水动力学研究的陈崇希经常寝食难安。“可持续开采地下水的准则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回答,但是现在还没有统一的准则。”陈崇希在32岁时便曾提出井流不稳定,不利于长期开采。2018年,陈崇希打算像过去一样,准备再让几位“老学生”申请地下水井模型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己作为主要参加者。但他们被告知,当时的政策是退休者也可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陈崇希得偿所愿。

据悉,地下水井模型研究有三种方法:模拟方法、解析方法和数字模拟。目前,解析法最为精准,但在国内还是空白。

 

“抽100天地下水,水位降了多少?可以一下子说出数字,这就是解析法。”陈崇希说,解析法可以推断地下水开采流量与地下水位的关系。

在4年的研究中,陈崇希找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他带领团队将这个水文物理问题转变成一个数学模型问题,撰写出4篇论文。“我的数学还不错,这部分推导是我自己完成的,其他的是‘老学生’唐仲华等协助完成的。”

 

“这项研究揭示了地下水的科学规律,改进了古典地下水模型。”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旭升教授眼中,陈老师对科研比较执着,一旦想到什么问题就设法解决。“在我的科研圈子中,没有像陈老师这么大年纪还做科研的。”

 

课题是陈老师提出的,研究也是在他指导下完成推导和验证的。”陈崇希的“老学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唐仲华教授告诉记者,他们1月11日线上提交结题报告,学校1月15日完成了审核,都是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的。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