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组火了

研发家 | 2025-01-13 0
前言:吃瓜系列的第一次“好瓜”,好导宣传和赞扬!!!
 
(我大概看了三遍,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初看:比较快速的浏览,初始的印象仅仅是,宋老师是一位好老师,对学生很不错呀)
 
(第二次看,相对细致的浏览,发现宋老师德才兼备,能在学生眼里是一位好老师,或者有学生能如此夸奖老师,感觉甚至好,非常值得大力赞扬,值得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位好老师,在踏踏实实地为学生,为科研,得此导师,读博无憾)
 

(第三次看,感动,心中不免感慨,眼泪忍不住,身子起鸡皮疙瘩,是因为想起了那么多渣导,无德无良的导师,在这些导师下的在读硕士、博士该如何度过每一天,心中不寒而栗。渣导应大力批评,好导也应大力赞扬!对比之下,让那些无良导师感到羞耻!)

我有着百分之九十九的博士生所没有的幸运。我的导师是真真切切把我们当孩子去培养的人。五年硕博生涯与他相处,他是我人生的榜样。
 
1. 只要达到学校的毕业要求,从不要求延期。毕业了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在组里呆着,工资按照对应学位的项目聘用的最高待遇(目前博士9000)。
 
2. 从不说一句脏话,哪怕一遍一遍地催着你同样的事情,也只是一遍一遍地说,你该抓紧了
 
3. 跟学生总是客客气气,让学生帮忙都是说
 
“请帮我看一下这个稿子,谢谢"
 
"请帮我拿一下快递,谢谢"
 
"请把你的工作做一页ppt发给我,谢谢"
 
4. 从不限制学生的课题方向,会引导,但不会禁止。更多听学生自己的想法。
 
5. 从不限制每天的工作时间和每周的工作天数,学生的压力和动力来自于学生自己内心的驱动力
 
6. 虽然是杰青加长江,对任何人都保持充分的尊重。曾经把一个印度的硕士生错当成了教授(对方说来寻求合作)。预约院里最好的会议室向他做了一个小时的报告。最后,那个印度人说,我能读您的博士吗?老师竟没有丝毫的怒意。
 
7. 生活简单,不会开车,每天步行上下班。生活纯朴,用的手机目前还没有指纹解锁功能,出去经常找wifi。
 
有一次去外地领奖,发现自己穿的两只皮鞋不是一双(一个有鞋带一个没有),因不舍得一下子扔掉两双鞋而没有买新的。还说幸亏裤子长盖着才没有出丑
 
8. 自己生活简单,对待学生很是大方,学生工资待遇上等水平,每年把自己的上万奖金用于年会聚餐
 
9. 从不强求学生做任何事,更多地遵从学生的意愿。毕业时,他很想留我在组里,我说想出去闯几年再回来,他表示支持,还亲自帮我联系和推荐导师。
 

10. 具有科研理想,始终保持着浓厚的科研兴趣。他认为科研的目标是为人类做贡献,而不只是为了自己做贡献

11. 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去澳大利亚开会回北京时,我把所有的衣服都托运了,穿着短袖。下飞机时,外面是零下十度的严冬,导师竟把他的羽绒服给了我,不容拒绝。毕业时,要清理宿舍,老师让暂时没有找到住处的学生住进了他的新房子,不收房租。
 
12. 学生即使犯错了也不会有过多的苛责。有次师妹在宿舍使用违章电器,要写检讨并需要导师签字。导师不但没有过多的责备,还亲自帮她修改检讨,来显得认错态度更为诚恳。说“写检讨也要用心去做到最好”。
 
你可能认为我们组应该是一个佛系组,发不了什么论文。那你错了,导师用他自己的态度感染着我们,我们并没有懈怠。18年我们组发表的部分代表论文如下:

我不知道最厉害的研究组是什么样的。但我感觉这是最适合科研和生活的研究组。
 
没有想到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关注,感到非常欣慰。再更新一个导师的讲话。
 
13. 老师说:“为师当有父母心,我对学生培养付出的心思甚至比对自己孩子的付出还要多”。
 
他在教师节发的微信朋友圈:“每一个教师节都会收到无数祝福和鲜花,常常反躬自问:自己是否是一名合格的老师?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经过几年的学习,会在他们的人生经历留下怎样的痕迹?除了专业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怎么才能做到树德、树志、树人?最终思考的结果就是:为师当有父母心。想怎样培养自己的孩子,就怎样培养自己的学生;想要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下面附上老师在毕业生聚会上的讲话,与大家共勉,一起努力加油。(视频可去知乎查看~)
 
再附上nature杂志对课题组多年来取得的成果及影响力的报道,这样感兴趣的同学们就不必再私信咨询我了。
 
Nature报道: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9-00886-4?from=timeline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多,现在是2021年11月18日,看到了组里毕业答辩老师发的朋友圈。这如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值得再次更新和分享一下。

并附上声情并茂的信放大图。

也附上老师对本人科研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虽已经离开组两年有余,依然深受鼓舞!如今虽面临种种艰难,依然努力在坚持~~

 

 
最后,不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科研人,只希望师生间关系能如这般融洽!!!
 
现在是2021年12月4日,自从上次更新后,又收到了很多关注。于是决定不定时地更新一下。展示一下多维度的导师形象。
 

上次回所里办事,去组里转了转,发现有学生整理了老师日常朋友圈的创作的诗以及激励大家的话语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我也有幸得到了一些资料。首先奉上目录。

节选:

 

今天是2021年12月31日,这个国内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年份的最后一天。最近来到所里拿回加的签证,见到了老师。发现他的精神比上次好了很多,祝他永远这般平和康健!分享一下他对2021年的总结:

课题组主页:
 
http://ylsong.iccas.ac.cn/
 
文章来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181420/answer/579621857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