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Transl Med | 新发现!导致狼疮的“元凶”竟是一种常见病毒

研发家 | 2025-11-27 0

近日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导致腺热(又称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接吻病)的病毒似乎会感染并重编程人体免疫细胞,使人患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

狼疮由免疫系统过度活跃所致。当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持续活跃时,会攻击健康组织,从而引发多种症状,包括肌肉和关节疼痛、皮疹和极度疲劳。狼疮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涉及遗传因素、激素作用与环境诱因(如病毒感染及微生物群失调)的共同作用。

狼疮患者约90%为女性,其体内存在高水平的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抗体,这种病毒会引发腺热。全球大多数成年人曾感染EBV且通常无症状,但狼疮却影响了全球约500万人。

在11名狼疮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研究人员发现每1万个测序B细胞中约有25个感染EBV。相比之下,在10名健康受试者中,每1万个测序B细胞中仅有0至3个感染了这种病毒。

受感染细胞主要为记忆B细胞,它们能记住既往病原体威胁,以便下次遭遇威胁时迅速启动免疫反应。研究发现,被感染的记忆B细胞会表达名为ZEB2和TBX21的基因,引发连锁反应,激活另一类免疫细胞——辅助T细胞,进而“招募”未感染的B细胞。这会使免疫活动在恶性循环中加剧,直到开始攻击身体。证明EBV在狼疮中的致病作用的关键发现是,该病毒通过产生名为EBNA2的蛋白质启动记忆B细胞。这种蛋白质与ZEB2和TBX21基因结合,增强了它们的活性。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George Tsokos指出:“EBV未必会参与每个狼疮病例的发病过程,因为狼疮的发病机制非常多样化。但在特定患者中,我确信它是主要诱因。”早在40多年前,Tsokos就曾报告该病毒在狼疮患者体内诱发异常的T细胞反应。

Robinson指出,202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EBV与另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症存在显著关联,而新发现揭示了该病毒如何更广泛地驱动此类疾病。

更重要的是,这些发现或许能解释为何CAR-T细胞疗法在狼疮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惊人疗效。这类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患者T细胞以攻击特定靶点的疗法,原本为治疗B细胞增殖失控引发的血癌而研发,后者通常会耗尽B细胞。“CAR-T细胞疗法似乎能实现我们所说的长期持久缓解,即患者停用所有药物,这表明它甚至可能治愈患者。我们认为,这可能是通过清除或耗竭EBV感染的B细胞来实现的。”Robinson说。

Tsokos表示,这种疗法作为狼疮治疗手段的潜力仍有待验证。部分原因在于,尽管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血液中的B细胞水平下降,但这些细胞常潜藏于骨髓中,目前尚无数据证明所有B细胞均被清除了。

这项研究还支持开发针对唾液传播的EBV疫苗,以预防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疫苗有望阻断EBV感染,从而预防狼疮。”Robinson说,但该疫苗对已感染EBV的人无效,因为B细胞重编程似乎发生在早期感染阶段。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dy0210

来源:中国科学报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资讯使用。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更多服务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