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博士后抄袭4人硕士论文,4篇发C刊!当事人发声明

研发家 | 2025-02-25 0
近日,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候选人叶霑女士的一则声明截图,说明文章被人抄袭。叶女士委托友人告知“民国老报纸”公众号,原声明文字略有变化,且署名人亦有变动。此次推送的为最新的正式联合声明。
民国老报纸表示,众所周知,台湾为中国的一个省,小编关注此事件乃基于通行的学术伦理道德,望周知!另外,原声明为繁体字,为方便阅读,除了署名外,文章特转为简体字。
 
联合声明

本人叶霑(葉霑),现为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候选人, 2024 年 12 月陆续发现本人及另外三本台湾的硕士论文,遭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武汉轻工业大学副教授王灿的恶意抄袭。经向各期刊及抄袭者所属单位的申诉检举,目前已大致得到正面的结果。我和另外两位受害者(张桓溢、王秀如)共同想向台湾研究生们,说明此一「系统性」抄袭的事件,警示各位的论文也可能(已经或即将)遭受抄袭,并分享我们申诉的过程,以供不时之需。

(一)抄袭梗概

本人叶霑于 2024 年 12 月 2 日发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期刊第 130 辑( 2024 年 7 月)刊载的王灿〈听觉复制时代的 “ 新声 ” :民国时期京剧广播及其收听〉一文,几乎全文(含注脚的每一个字)抄袭本人之硕士论文《听觉传播媒介对近现代京剧美学的影响:以唱片、广播为讨论核心( 1903-1940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论文, 2020 年)。

抄袭者王灿现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亦为武汉轻工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学位似在南京大学取得。尤为令人震惊且愤怒的是,本人及友人陆续发现王灿自 2022 年至 2024 年期间,至少有四篇学术论文,几乎全文抄袭了四本台湾的硕士论文,且多数发表于中国大陆各大顶级期刊(俗称「 C 刊」)者。四篇抄袭文,以及被抄袭的硕论,列表于下方。

王灿四篇论文皆是「一字不漏」、「包含注脚」甚至「连同图表」的恶意抄袭,一次也不曾提及所抄袭之原著,已构成极为严重的学术不端。而在短短两年内高达四次的恶意抄袭,且以此获取复旦大学、武汉轻工业大学的学术工作机会,不仅是对多位原著者研究成果的重大侵害,更是对人文学术圈的蓄意诈欺。

1. 王灿《 “ 三重摹创 ” 视野下非虚构写作的实践图式探究》,《文学评论》 2022 年第 2 期。

抄袭自 张桓溢:《现实的摹创与中介:论台湾非虚构写作的翻译、实践与理论》,台湾大学文学院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2019 年 6 月。

2. 王灿《阅读史视野下的宋代士人与读书 —— 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4 年第 3 期。

抄袭自 王秀如:《黄庭坚读书诗研究》,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国语文教学硕士班硕士论文, 2010 年 6 月。

前言、結論部分,又抄襲
中研院文哲所研究员 2006 年期刊。(因尚未获得受害者之联络回复,故在此不公开受害者姓名与著作名称。)

3. 王灿《听觉复制时代的 “ 新声 ” :民国时期京剧广播及其收听》,《戏曲研究》第 130 辑, 2024 年 7 月。

抄袭自 叶霑:《听觉传播媒介对近现代京剧美学的影响:以唱片、广播为讨论核心( 1903-1940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硕士论文, 2020 年 6 月。

4. 王灿《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抗战时期边疆艺术调查研究 ── 以贵州民间艺术采集团为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 年第 9 期。

抄袭自 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2016 年 1 月。(因尚未获得受害者之联络回复,故在此不公开受害者姓名与著作名称。)

(二)抄袭申诉处理

本人在 2024 年 12 月 5 日前透过各校系办转告其他受害者相关状况。面向各大期刊的撤稿要求,我们是向各刊物的信箱直接反映,其中《文学评论》并无公开信箱,则是拨打跨洋电话给编辑部反映。本人及所有抄袭者在此由衷感谢《戏曲研究》、《中国出版史研究》、《文学评论》编辑部已核实抄袭,并应允撤稿,且在下一期纸本刊物出版时,刊登撤稿声明。

另外,考量到抄袭者所属的学术机构,以复旦大学更具学术声望,当不致于轻率吃案。因此本人于 12 月 2 日首次向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举报王灿抄袭行径,分别于 12 月 4 日获得「开启调查」、 26 日获得「尚在调查」、 1 月 8 日获得「学术不端情况属实,移交有关部门据条例执行」之回复。具体执行结果如何,本人未再追问。再者,由于本人需要兼顾工作与学业,向来繁忙如无头苍蝇,故尚未匀出时间向武汉轻工业大学举报王灿,他是否仍留在该校担任「校内首度投上 C 刊的(副)教授」,我亦不得而知。

(三)台湾学位论文被「系统性」抄袭

四篇被抄袭之学位论文领域分散,遍及台湾大学台文所、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所、彰化师范大学国文所及中央大学艺术所。领域跨及当代台湾非虚构写作、近现代京剧研究、北宋阅读史、边疆艺术研究等。由于抄袭者本人的研究领域似为新闻学/媒介研究,但抄袭的论文又跨越多个领域,本人高度怀疑抄袭者可能是透过「购买」的方式,雇请各领域的熟悉者恶意对「台湾学位论文」进行「代抄服务」。

同时,四篇被抄袭之学位论文,都将全文公开于国家图书馆建置的「台湾博硕士论文知识加值系统」,因此抄袭者可以轻易透过网路取得文本。中国《戏曲研究》等期刊的编辑部也向我们表示,他们的论文抄袭比对系统,尚未纳入台湾的学位论文,因此学位论文系统反而成为不肖份子钻漏洞的工具。我们理解此系统是本于学术交流互惠的美意而创建,但仍希望台湾研究生的心血能被保护。

(四)抄襲者的情緒勒索

尽管期刊编辑部、乃至复旦大学,都还算愿意处理此事。然而在处理过程中,本人信箱曾在未经同意的前提下,为抄袭者王灿获取。王灿分别于 2024 年 12 月 4 、 19 、 25 日连续写了三封骚扰信件给本人:

1. 第一封信中附上高血压病例,主张因为身体健康关系,且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抄袭」,因此「需要」本人原谅。

2. 第二封信中声称「已离开学术单位」,感谢本人的举报,祝福本人「未来都好」。

3. 第三封信聲稱本人收到信件時,他「已离开人世」,希望本人「未来都好,并不要对内地产生不好的想法。」(引文皆按信件原文)

本人在此期间从未回复王灿信件,亦与王灿没有任何交流,因全体受害者并不需要王灿私下的道歉,仅要求各大期刊及学术单位公开且正式的声明,以维护受害者最基本的权益。我们深知生命可贵,在接获王灿第三封自杀通知信件时,立即通报复旦大学,请他们关心这位博士后研究者的身心状况。复旦大学于 12 月 26 日回复,告知「被举报人目前尚好」、「案件尚在调查」。

(五)总结

1. 所有无辜的受害者,划清与抄袭者王灿毫无必要之人情纠缠,包含他个人的疾病、经济状况、职涯发展或任何形式之自杀、自伤行为。并严禁王灿或其相关人等私下骚扰本人,要求本人「转达受害者」那些「立意扭曲、言词模糊、内容真假难测,毫无逻辑而令人不适」的道歉。

2. 向台湾所有文史哲、艺术学界之研究生,提供一个血泪经验,希望所有研究生自此以后务必留意自己的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是否被熟知中国大陆期刊查重系统疏漏之不肖者恶意抄袭贩售,成为大型不肖商业活动下的牺牲。

3. 和台湾文史哲、艺术学界之研究生分享一个向中国期刊编辑部提出诉求的具体经验。

本人在此衷心感谢所有师长、至亲及挚友第一时间的帮助。因考量未必所有师长亲朋都愿意具名,在此请容许本人不一一列名致谢。同时也感谢愿意即时、妥善且完整善后的各大期刊编辑部。

作为一名没没无闻、无权无势更无钱的人文科系博士生,如果没有两岸的师长在繁忙中不辞辛劳的居中联系;没有遍及各地各校的朋友们义不容辞的比对所有抄袭稿件;没有各校系办行政人员辗转协助通知受害者;没有所有发自內心的打抱不平、温言安慰和耐心商量 —— 单凭我一个人,即使再愤怒,一定也早已学会乖乖闭嘴,从此沉默。

本人深知这个世界每天都发生著更值得大众关注的事,「几个无名的人文科系研究生被抄袭」可说是轻如鹅毛,此则冗长的声明若是造成困扰,敬请见谅。即使如此惴惴不安,本人仍执意联合所有受害者发此不平之鸣,除了希望资讯公开透明,替所有受害者争取到应得的善后处理;更希望能以己为例,提醒同为人文科系研究生的大家。

面对恶意的抄袭,我们固然是防不胜防,但我仍希望能尽一己绵力,让大家相信我们仍可以关心学术;而那些为研究耗神的成果,哪怕再不成熟,都值得获得一份最基本的尊重。感谢所有耐心阅读的读者,也感谢所有愿意使此则声明到达更远之地的你们。

葉霑、張桓溢、王秀如
2025 年 2 月 22 日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