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致谢怎么写
研发家 | 2025-03-31 0

SCI论文致谢(Acknowledgements)是学术伦理的重要体现,但许多研究者因忽视撰写规范,导致论文被质疑甚至撤稿。本文结合Elsevier、Springer等出版社的官方要求,详解致谢部分的要素结构、语言模板与伦理红线,助你规范表达学术感恩。

一、致谢部分的3大核心功能

学术伦理合规:声明研究支持来源(基金/设备/数据)

贡献者权益确认:记录非作者的知识或技术协助

人文关怀表达:适当感谢团队或个人精神支持

二、5个必备要素与标准结构

模块1:基金资助声明(强制项)

公式:

支持机构 + 资助编号 + 免责声明

英文模板: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基金名称] (Grant/Award Number: [编号]). The funding body had no role in the study design, data interpretation, or manuscript preparation.

中文示例:

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XXXXXXX)资助。资助方不参与研究设计、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

模块2:技术协助致谢

适用对象:

提供实验设备的技术人员

数据分析指导的统计专家

语言润色的专业编辑

句式结构:

The authors thank [姓名/单位] for [具体帮助], [可选补充细节].

示例:

感谢中国科学院XX研究所王XX教授在电镜表征中的技术支持,特别感谢其对图像解析方法的指导。

三、4类常见错误与避坑指南

错误1:致谢审稿人或期刊编辑

风险:违反双盲评审原则,可能导致论文被拒

正确做法:仅感谢投稿前的学术建议,且不透露身份

错误2:致谢贡献度不足者

红线案例:

"感谢室友每天带咖啡"(与研究无关)

合规表达:

"感谢家人在研究期间的情感支持"

错误3:遗漏利益冲突声明

强制要求:

若致谢对象与作者有合作关系,需声明

模板:

The authors declare that [被致谢人] has no competing interests.

错误4:语言风格不当

问题案例:

"万分感谢XX大佬拯救我的数据!"(非正式用语)

修正方案:

"感谢XX教授在数据处理方法上的关键性指导"

四、伦理规范与期刊特殊要求

1. 署名权与致谢的界限

署名条件(ICMJE标准):

参与研究设计/执行/数据分析

参与论文撰写或修改

同意最终版本发表

仅致谢情形:提供试剂/常规检测/语言润色

2. 期刊特殊规定

Science:致谢需在投稿时单独上传,不与正文合并

Nature系列:禁止致谢匿名审稿人

PLOS ONE:要求注明数据保管员的联系方式

五、常见问题解答(Q&A)

Q1:可以致谢已故的研究者吗?

A:可以,但需注明。例:"We dedicate this work to the late Prof. Wang, whose early work inspired this study."

Q2:共同第一作者需要写在致谢里吗?

A:不需要,共同一作应在作者栏标注†符号并说明贡献。

Q3:致谢部分需要查重吗?

A:是,抄袭他人致谢内容属于学术不端,iThenticate检测范围包含致谢。

结语:规范撰写致谢既是学术礼仪,更是风险防控。建议收藏文中模板,投稿前对照期刊《作者指南》二次核对。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