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学术骗局!一博士狂编 200 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被撤稿132篇....

研发家 | 2024-03-07 0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可他造成的撤稿影响直至今日还在继续,更有人称其的造假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学术骗局之一。

狂编200多篇论文发表,这个博士有点狠

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Retraction Watch 上,因为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据和研究署名,日本骨骼健康研究者 Yoshihiro Sato (下文简称佐藤)喜提撤稿排行榜第四名——已经被撤稿了132篇学术论文2024年2月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撤回了Yoshihiro Sato 的3篇文章)。

 

而这124篇论文,也只是他短短20年的研究生涯里伪造的一部分论文,还有一些至今都没来得及撤稿。另外,诚信科研编辑部会在时间允许下,列出 Yoshihiro Sato所有的撤稿文章。

 

佐藤

我们都知道发表论文是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在博士生涯中,只能拥有2-3篇的SCI,但从1993 年起到 2013 年,在 20 年的时间里,佐藤发表了超过200篇的学术论文,甚至有人称他是论文印刷机。

佐藤曾是久留米大学和弘前大学的研究员,主要研究有助于预防骨折的药物并开展了很多相关临床试验,其发表的文章也多是围绕这方面。

佐藤关于怎样降低骨折风险的文章波及面甚广,不少同专业的学生后辈甚至以其文章为基础制定了各种医学指南。

但佐藤发表的论文数量之多、速度之快,还是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怀疑。

在2005年前后,有业内研究者开始质疑他的研究,起初,有人质疑佐藤为他的一些研究招募和评估参与者的速度过快。

然后佐藤就未能公布从哪些医院招募被试而公开致歉,并承认其中一篇论文有错。

但这一事件,就像往平静的水面投掷了一颗石子,为了试验那些不知道是否被伪造过的研究,有同行科研人员招募了上千名真实患者并开展了新试验。接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向期刊举报佐藤的论文存在不规范处。

其中,就包含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Andrew Grey。

2016年,Grey和同事在《神经病学》(Neur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分析,对佐藤的33项研究提出了异议。佐藤承认其中的3项研究是伪造的,并要求撤稿,同时撇清了合作者的关系。(现在这些研究中已有27篇被撤。)

同年,深陷学术不端质疑风波中的佐藤,在留下了一张向合作者致歉的字条后,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他是畏罪自杀,发表了200余篇涉嫌学术造假的论文,这对骨骼健康这一领域的影响甚至是毁灭性的,不少学者甚至要重新制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也有人开始猜测佐藤如此大规模造假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他获得了什么好处?庆应义塾大学的调查小组甚至认为这可能是佐藤一种寻求刺激的爱好...

不过这一切,随着佐藤的自杀,也永远没有了答案。

然而尽管主导者已不在,但他亲手编织的这场学术骗局,却在未来的几年带来了更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Grey团队从未放弃对佐藤的数百篇论文的疑问。

2017年,Grey团队向日本的久留米大学、弘前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以及美国纽约大学温斯洛普医院,表明了对佐藤的数百篇论文的疑问,因为这些论文的合作者来自这4所机构;佐藤曾供职于久留米大学和弘前大学。有2所机构在Grey联络它们之前,就已经展开了调查,而另外2所则在得到消息后开始调查。

不过,调查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温斯洛普医院称他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包括搜索实验器材的收据,但是没有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庆应义塾大学则表示,他们的调查小组里有外部专家,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但他们没有发现学术不端,只发现了研究方法中的一些错误和行文的笔误

久留米大学成立了一个由统计学家和医学研究者组成的委员会,对佐藤的39篇论文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数据造假和署名不当的问题。该校表示,他们不能确定另外32篇论文是否涉及造假,因为佐藤已经去世,而相关实验的记录也不存在了。

Grey表示,他和同事追踪这个案子这么长时间,是为了修正临床医生和病人所依赖的学术文献。学术机构、学术出版商和期刊无法或者不愿意彻底地做这件事,所以他的团队才会坚持咬着不放。

Grey的研究也说明,日本的大学应该反思它们的学术不端调查流程。近年来,日本大学发生了多起引发高度关注的学术不端事件。

引用撤稿文献,可能导致自己文章被撤

佐藤的这场史无前例的学术造假风波,余温仍在影响着后来的科研人。

最直观的就是如果论文引用了过多被撤稿文献,可能导致你的这篇论文也逃不过撤稿的下场。

2020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Fan Hong等人在Journal of Hypertension 发表的题为“24-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ersus clinic blood pressure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的论文。

但最后这篇文章却因为引用的文献被撤稿而撤稿。

不过,针对这种撤稿现状,也有作者开启了“自救模式”

2014年,Maturitas (影响因子: 3.630) 上发表了一篇综述,关于维生素D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据作者Hiller表示,这篇综述引用的63篇参考文献中,有10篇是日本骨科学者佐藤发表的论文。

 

时隔近7年后,该综述的作者称,本篇综述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大约有六分之一的论文被撤稿了,她表示,虽然综述中有16%的参考文献不可靠,但她没有计划撤回这篇综述(已被引用了26次)。她在仔细审阅了这篇综述后,指出了哪些结论可能因佐藤的论文而受到实质性影响,并提交给了期刊主编。

鉴于此,期刊的联合主编 Leon Flicker表示:

由于佐藤的撤稿事件,我们联系了这篇综述的作者。这篇综述是一篇叙述性综述,没有进行Meta分析。我们做了最差的假设,即佐藤的论文都是不可靠的(实际上他有些论文还没有被撤稿)。并收到了作者的回复Letter,我们认为,这封Letter已向读者充分阐述了当前的情况。因此,暂没有撤稿。

但这无疑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在文献检索时一定擦亮眼睛,论文引用前对作者也应该有全面的认识,否则,他的不端,对你论文的发表也是致命的。

虽然佐藤已经去世了,但他的论文影响一直在持续,这场学术不端简直是灾难型的,很多不明就里的朋友们仍然在引用他的论文。

恪守学术底线,是立身科研界之根本。希望这样的学术造假,能越来越少吧。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