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建议:设文科院士!

研发家 | 2024-03-11 0

“文科一级教授(院士)评审必须加速推进。”

 

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陈众议提出了加快文科一级教授(院士)评审的建议。

 

2017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建议:尽快设立“文科院士”。2022年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沈满洪建议增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并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待遇看齐。

 

设立文科院士的呼声,从未停止。

  

文科院士,争论不休

 

与设立文科院士的呼声相应,有关文科院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院士,是我国学术界的最高荣誉。要选上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其中一条标准便是需要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系统的创造性成就。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车之两轮、鸟之二翼其一的人文社科领域,迟迟未能出现与两院院士影响力的学术称号。

 

陈众议表示,开展文科一级教授(院士)评审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核心利益、全社会的基本价值认同。他提出,近代以来,“百日维新“、五四运动、改革开放,在促进我国励精图治方面的贡献有目共睹。思想从社会实践来,但反过来指导和改变社会,所谓文科没有标准是个伪命题。如今,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凝心聚力、创新思想理论、避免塔西佗陷阱有赖理工科和文科队伍的共同努力。


2022年两会,沈满洪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可以推动人类社会重大进步,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他建议“增设院士”,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作为文科的最高人才头衔。同时“待遇看齐”,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享受同等待遇。

 

在设立文科院士相关新闻下,反对的声音亦屡见不鲜。

 

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便是文科成果评估与标准制定两个难点。相比理工科,人文社科领域的成果与创造的价值难以被量化,生产力转化间接、隐晦,直观评估存在困难;与此同时,部分人文社科专业仍缺少统一的评价标准,难以就重大问题达成一致,也是文科院士制度难以落地的原因之一。

 

“两难”之下,“文科院士”制度建设探索如何?高校又将如何响应?

  

路漫漫兮,上下求索

 

设立“文科院士”的探索,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上世纪50年代,我国实行的学部委员和一级教授遴选制度曾极大地推动了理工科和文科的发展。1977年,评选制度终止后,我国人文社科领域再也没有出现过“院士”。

 

2003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启动实施,文科发展再次迎来“春天”;各高校纷纷行动,文科资深教授、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一级教授等岗位随之设立。

二十余载,各大高校正在为人文社科发展贡献力量。

 

2004年,武汉大学首开先河,开始评选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005年,吉林大学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针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教师难有机会获得一级教授岗位,中国人民大学开展改革试点,制定了《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教授一级岗位聘用实施办法》,在校内正式启动设置并聘任人文社会科学教授一级岗位工作。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首聘14名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打破了一级教授只能由两院院士获聘的陈规。据《北京晚报》相关报道,一级教授是中国人民大学最高级别的教授岗位。一级教授退休之后因不再聘任上岗,自动转成荣誉一级教授,为终身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2006年开始的人事制度改革对应的一级岗,理工科就是院士,而人文社会科学过去没有院士,所以没有对应聘任,“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一级岗位教授,相当于评院士。”

 

此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出台相关制度,为人文社科加码。在这些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官网“师资队伍”一栏下方,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资深教授与两院院士并列,高校对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文科院士”,有名有实

 

此外,文科资深教授制度并非只是给在学术上做出杰出贡献、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文科顶尖学者以地位上的肯定和激励,同时也为其提供与两院院士相持平的物质保障。

 

不少高校响应教育部规定: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可以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

 

2018年浙江大学印发的《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评选及聘任办法》中,提到“文科资深教授在职期间校内岗位津贴等相关待遇和退休时间,参照两院院士相关规定执行。学校积极鼓励学院(系)设立专项捐赠基金,对文科资深教授给予特别支持。

 

与此同时,武汉大学也提出,文科资深教授在校内享受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同的待遇;复旦大学规定,文科资深教授的校内岗位津贴以及学校可以决定的其他待遇,参照两院院士标准执行。

 

2020年新文科建设启动,随着文科建设日益受到重视,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的评选制度日益完善。

 

揆诸往昔,人文化成,文科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之一。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文科院士”不仅仅是一顶帽子,是对于文科系统创新能力与成果的呼声,也是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德才兼备的学者之呼唤。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暂时搁置一下争议?少些浮躁,少些功利,守得住寂寞,人文社科领域才能真正迎来大发展和大繁荣,如此,“文科院士”或许就渐行渐近了。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