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全球首发阵营!这个天文观测工具通过了国际并网测试
研发家 | 2025-04-21 19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以下简称上海天文台)于欧洲时间4月14日建成的平方公里射电望远镜(SKA)第一阶段的区域中心(SRCNet v0.第一版)中国节点(以下简称SRCNet v0.第一版中国节点),SKA天文台成功通过。(SKAO)国际并网测试由总部组织。

此后,中国节点成为继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之后,第五个通过该测试的中国节点,成为SKA区域中心网络项目。(SRCNet)其中一个主要节点,也是唯一一个非欧洲节点。

菲利普·戴蒙德,SKA总干事,发信祝贺,称SRCNet。 v0.第一版中国节点是“中国SKA发展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期待中国节点在全球联测中发挥更大作用。

SKA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是国际大科学工程。它被称为探索宇宙起源和进化的“天眼利器”。建成后,每年可以带来超过1000PB的科学数据。

目前,作为SKA项目的关键科学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平台,SKA国际组织正在建立全球分布式SRCNet。中国节点作为SRCNet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SKA数据的分发、处理和存储任务,不仅是中国科学家参与SKA科学研究的主要基础设施,也是中国参与国际大科学项目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次国际并网测试对SKA区域中心的端到端数据处理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显示,SRCNet v0.第一版中国节点的性能和技术实力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许多关键技术指标上取得了突破。

比如中国节点采用云原生结构进行全栈布局,提高了传统高性能计算方法的局限性,资源利用率提高了35%以上。系统对分布式结构和容器布局进行了深度融合,支持多层次服务发现、二次故障监测预警和自动化运行维护,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维护效率与国际节点相比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方案作为国际SKA区域中心网络中最早完整实践云原生技术路线的节点,不仅显著降低了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也为SKA全球分布式科学计算平台创造了标准。

此外,中国节点依托中国科技网成功构建了10Gbps跨洲际数据传输系统,实现了与欧洲、澳大利亚等重要节点的性能稳定并发数据交换。中国节点系统采用多级传输优化措施,有效解决了跨洲际数据传输中延迟波动、丢包率和带宽不稳定等技术问题。

与此同时,中国节点已经成功构建和运行了先进的PB级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系统。利用创新的“热-温”分层架构,实现了数据访问效率与资源开发的最佳平衡,能够满足数据安全和多客户并发浏览的需求,有效应对SKA数据挑战。

SRCNet v0.第一版中国节点成功并网,是中国节点未来全面建设的第一步。它将实现中国天文学领域的国际大型眼镜数据用户跨越数据生产者和管理者,为中国天文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在实现暗物质、暗能量、宇宙起源、引力波等重大科学前沿领域的原创突破奠定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撑。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11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支持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