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第十四届国际数字地球会议在重庆召开。随着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入最后五年的关键时期,本次会议聚焦数字地球技术创新和促进全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以“数字地球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为主题,与全球科学家携手探索数字化、智能化的可行路径,解决人类发展问题。
开幕式上,国际数字地球学会颁发了重要荣誉和奖项。学会授予“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会士”的最高荣誉称号,以表彰2023年国家最高科技获得者李德仁教授在地球空间数据科学领域的杰出成就,以及他对数字地球全球发展的杰出贡献,以及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亚历山德罗·阿诺尼为推动数字地球愿景做出的杰出贡献。
会议还颁发了数字地球奖章、数字地球教育奖、国际数字地球协会服务奖、国际数字地球协会组织奖、国际数字地球协会优秀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
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教授、第十四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主席郭华东主持。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马震、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克勒希·乔鲍、亚历山德罗·阿诺尼、西南大学校长王进军致辞。
在会议特邀报告阶段,李德仁作了一份题为《时空智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报告,展示了时空智能在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尤其是在灾害紧急、经济发展监测、森林火灾和地震预警等方面。他还重点介绍了“数字孪生电网”,这是数字地球愿景的现实缩影。
克勒希·乔鲍报告回顾了目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主要进展,指出了存在的关键差距。他强调,制定和实施国家一体化行动计划是加快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核心。
郭华东深入阐述了自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包括“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在内的一系列数字技术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为期三天的会议邀请了8个会议的特别报告,组织了53个平行分会,举行了470个专题报告。会议同时举行了“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闪光活动”。
《2025数字地球重庆宣言》将在会议闭幕式上发布。该宣言旨在为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后冲刺服务,面向未来五年处理数字地球发展问题的方向和路径。
国际数字地球大会是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办的一系列国际品牌学术会议。自1999年首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和2009年第六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在中国召开以来,这是第三次在中国召开。国际数字地球学会是中国科学家发起的为数不多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总部位于中国,也是中国发起的第一个成为国际科学理事会的国际组织。(ISC)成员国际科技组织成立于2004年。
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