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综述怎么写?
研发家 | 2024-03-27 0

中国学术繁荣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学术会议多:既有工作坊,也有座谈会;既有国际讨论会,也有国内研讨会;既有数百人的论坛,也有一二十人或二三十人的小型会议。

 

会议结束后,主办方大多会撰写一个会议综述稿。相当一部分稿件都采用这样一种写法:

 

第一段常常是介绍在会上致辞的各位领导和名人。许多会议安排了很多致辞,以彰显会议的重要性。由于许多领导和名人身兼多职,头衔很多,因此,顿号不是被用来区分各个领导和名人,而是被用来分割同一个人的不同职务。此外,由于致辞的领导和名人很多,因此,这一段很长。如在手机上阅读,常常会翻动好几页才能看完。

 

第二段的文字主要是介绍领导和名人的致辞。大多数会议综述稿的这一段文字很长,但是这些讲话稿很少使用学术话语,内容大多空泛,与学术讨论会的议题相关性时常不高,文字读起来毫无新意可言。

 

通常,会议综述稿不会将致辞时较多的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本单位的概况(尤其是本单位取得的成就)放进去,否则,会议综述稿的可读性会更差。

 

第三段基本上是介绍哪些单位的哪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如果会议规模不小,那么这一段文字的篇幅也会很长。

 

与会者在会上发表了什么高见?提出了什么有价值的观点?与会者之间有什么学术争论?会议取得了什么样的学术共识或结论?每一个读者都希望了解。但是,绝大多数会议综述稿不会写。因此,这样的稿子,毫无学术价值可言。读了这样的会议综述稿,唯一的收获就是知道什么单位主办了一个关于什么问题的讨论会。

 

其实,真正的会议综述稿不应该用很大的篇幅去介绍领导和名人,而是应该较为详细地介绍学术讨论的情况。换言之,学术会议综述稿的主要篇幅应该被用来介绍学者在会上发表的各种观点,以及会议讨论的焦点和凝聚的共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会议名不虚“开”,才能推动学术争鸣,才能使或多或少的会议开支不是“打水漂”。

 

当然,为了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会议综述稿,必须要开出一个高质量的会议。为提升会议的质量,会议主办方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术讨论。

 

此外,会议主办方还应该在设计会议的议程时多为学术讨论着想。例如,为了便于与会者展开讨论和争鸣,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学者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最好能采用专题讨论(Panel discussion)的方式,而不宜采用逐个发言这种枯燥乏味的形式。

赞一个

分享:
打开微信扫一扫
0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招商合作
请您完善以下信息,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论文投稿
参加会议
合作办会
期刊合作
论文辅导
科研绘图
论文翻译润色
论文查重
其他
提交
专家招募
个人信息
联系信息
提交
在线客服
商务合作
专家招募
常见问题
手机端
扫描二维码
与学术大咖共探知识边界
出版无忧
投稿无忧
翻译服务
润色服务
自助查重
排版校对
科研绘图